薛厚义想到家里几个女的自从挣了钱,说话渐渐硬气了,他不喜欢这样,但若是自家孙女去了别人家这么硬气,他倒是愿意的。
“嗯嗯,趁着年纪还小,去学学吧,不求她们像晓春那丫头一样厉害,有个七八分就行了。”
钱氏“哎哟”了一声,笑道,“晓春那丫头可是人奶奶亲自调教出来的,咱们家这几个丫头片子,能学到人家一半,我就念佛咯!”
薛厚义夫妇俩这种,以薛家几代女人为榜样的,希望自己家中女子也能像郑晴琅、周青梅、薛晓春等人那样厉害的,打算将家中适龄的女娃全都送去学习的,是少数。
更多的是,或封建迂腐,或精于算计,不打算将家中女娃送读的。
封建迂腐的,觉得办女学太过荒唐,家里的女娃就该本本分分,嫁人前待娘家帮忙照顾家里上下,嫁人后待婆家孝敬公婆,服侍丈夫。
他们害怕自家女娃学得多了,也跟着薛晓春一样,年纪到了还不定亲,或是学着薛秀美和离再嫁,他们只希望自己女娃规规矩矩,按照既有的路数走。
精于算计的那些,觉得家里的女娃学几年后,都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到时候自己出了束修,却白白便宜亲家,那是不行的。
对于后两种看法,郑晴琅有所耳闻,但是她太忙了,暂时没有空闲去扭转村里那些不利的舆论。
忙碌之余,她唯一愿意拨出一份精力出来应付的,便是那些愿意送女娃学习的村民。
她尽可能解答关于私塾相关的一些问题,若是看得出哪家的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或者有天赋,也会给一些专业选择的建议。
这些咨询的人中,令她感到十分欣慰的,便是李成坤的未亡人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