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30章 如履薄冰的刘恒

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30章 如履薄冰的刘恒

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流芳百世!

汉文帝刘恒,他最初被封为代王,代国辖区在今河北、内蒙交界以及山西东北部。

周勃、陈平等在诸吕之乱平定之后,经群臣之议,迎立其为帝。即位后重本抑末,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又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驻兵北方,移民屯田筑城,增加粮食储备,加强北方防御力量,为全面反击匈奴作了准备。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

汉文帝奉养母亲毫不懈怠。母亲曾经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服侍母亲。

母亲喝的汤药,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进献给她。

今天来看,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却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他有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史记·孝文本纪》列举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废除“肉刑“,废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的刑罚。

他认为这些是不讲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为民之父母的主旨。

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有时候还开放法禁来为百姓谋利。

再如他曾经想要建筑一个露台,但预算下来要花费黄金百斤,于是放弃了。

他说:“黄金百斤就相当于十个中等水平家庭的财产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宫室,还常恐怕玷污它们,还要建筑露台来干什么呢?”

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连宠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地,帷帐不能有绣花图案,表示敦厚俭朴,作天下的表率。

汉文帝治办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坟冢,也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随葬器,而都用瓦器,这也是意在节俭,不扰民。

另外文帝死时,留下的遗诏也很有意思,有几点可以说:明确指出反对当时社会的厚葬风气。

不要因为他的逝世,而让百姓服丧很长时间,避免扰民。

要对天下的官吏、平民发命令,只用三日举行丧礼,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此间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饮酒食肉。

作出许多细节的规定,比如参加丧礼不要求光着脚、服丧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列军队和用上兵器仪仗,不要动员百姓到宫殿去哭丧。

对宫中如何操办丧礼也有很多简化的指示。

他命令死后将后宫中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也显现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

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原来的面貌,不要因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皇帝死了还关心着生态保护的问题。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还给薄太后上尊号“高皇后“,并迁移到高庙奉祀,而把吕后从高庙中替换出来。

汉光武帝去世时,在遗诏里还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母亲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耐心。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

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

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

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刘恒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

当了23年皇帝,刘恒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一只,文帝提倡节俭,并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