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下了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
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诸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
昭宣二帝还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废除一些苛法,屡次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推行一系列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
昭宣时这些政治、经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史称“昭宣中兴“或“孝宣中兴“。
刘奭即位后,信用宦官,再加上土地兼并盛行,社会危机日深,昭宣中兴从此开始衰败。
汉宣帝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原名刘病已。
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
当年,巫蛊之祸爆发,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元平元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刘询即位之初,委政于霍光。地节二年霍光死后,开始亲政。
他大力整顿吏治,强化皇帝权威。
为了打破霍氏左右朝政的局面,命令群臣奏事,以疏通下情,并规定丞相以下的百官都要奉职奏事,以便考核。
地节四年,又借大司马霍禹谋反一事废皇后霍氏,从而彻底清除了霍氏的势力。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
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
始元三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
后上官安通过武帝长女盖公主之男宠丁外人的关系,达到目的,上官安被封为车骑将军。
霍光由于拒绝了上官桀父子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请求,引起了上官桀父子与盖公主的怨恨。
桑弘羊也因为自恃在武帝时推行盐铁专卖之功,欲为其子弟求官而不得,亦对霍光专权表示不满。
这些反对霍光的势力聚集在燕王旦周围,密谋除掉霍光。燕王旦是武帝之子。
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死后,刘旦按次序当为太子。
但他继位心切,反遭武帝厌恶,不但未能立为太子,反被削去封国三县,使刘旦大失所望。
昭帝继位后,刘旦更加不满,曾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共同谋反,后因事泄失败。
刘泽等被处死刑,而刘旦因与昭帝至亲,特许勿治。
刘旦没有丝毫悔改之意,暗中加紧网罗反对霍光与昭帝的势力,不断与上官桀等人联络。
元凤元年,刘旦上书控告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请求入京侍卫,准备与上官桀等人一起,趁机除掉霍光。
他们诬陷霍光的阴谋破产后,便准备以宴请霍光为名,将其刺杀,然后废昭帝,立刘旦为天子。
事情被揭发后,霍光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及其宗族。燕王刘旦、盖公主自杀而死。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燕盖谋反。
燕盖谋反的失败标志霍光已清除了反对派势力。
此时,金日磾早已死去,而上官桀、桑弘羊又被诛杀,霍光的权力日盛,威震海内,其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霍光之子霍禹及其兄之孙霍云皆为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