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29章 隐忍和布局

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29章 隐忍和布局

经常议事不合他意,望之就说:'君龄尊高,难道能与我父亲同年么!'

望之知道身为御史有权不敢擅自使用,多让守史私乘车马,到杜陵照护家事。

少史戴着法冠,为他的妻子在前导车;又使吏为其家卖买,而吏以私钱增益其家,总计有十万三千。

照说萧望之身为大臣,精通经术,位在九卿之上,是本朝人们敬仰的人,不应该到不奉法自修、居傲不谦让的地步,而受贿所属牢狱的赃款二百五十万以上,请求逮捕囚禁起来惩处。“

汉宣帝于是下文书给望之:说“有司上奏说你责难使者礼不备,对丞相无礼,听不到你廉洁的名声,为人傲慢不谦逊,没有辅政为百官表率的姿态。

你不深思,陷于此邪恶的行为中,朕不忍心给你处分,派光禄勋杨恽传达朕的命令,降职让你作太子太傅,授给你太傅印。

你交还原大夫印绶给杨恽,不必进宫谢恩可直接到官。

希望你能掌握道理,明白孝道,亲附、结交正直之士,竭尽其意不要再有过失,不要有什么辩白。“

萧望之降职后,黄霸代作御史大夫。

数月间,丙吉死,黄霸担任丞相。

黄霸死,于定国再代为丞相。萧

望之被废弃,不能作丞相,只作太傅,用《论语》、《礼服》教皇太子刘奭。

起初,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宣帝令公卿讨论其礼节仪式,丞相黄霸、御史大夫于定国商议说:“圣王的制度,施予恩德执行礼仪,以京师为先而以诸侯国为后,以诸侯国为先而以夷狄为后。

相土赫赫多威武,海外同心来归向。'

陛下至高无上的德行充满天地,光明普照四海,匈奴单于闻风仰慕圣朝的教化,进献珍宝来朝贺,自古以来第一例。

接见的礼仪应像对诸侯一样,位次在诸侯之下。“

萧望之以为“单于不是汉天子开国分封的,是地位相等的国家,应不以臣下之礼相待,位在诸侯王之上。

四海的兄弟之族叩头称自己是属国,中国谦让而不以臣之礼相待,这正是谦谨的德行,谦虚则亨通。

《尚书》说'戎狄离王城四千五百多里',言其招徕,恍惚无常。如果匈奴子孙后代纵有鸟窜鼠伏,断缺朝拜贡物,也不算叛臣。

信用谦让行于兄弟之族,赐福流到无穷,这是万世长策。“

汉宣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下诏说:“听说五帝三王教化不到的地方,政策法令不到。

如今匈奴单于称自己是北面的属国,朝拜宗主国,朕的不周,恩德未能普照。

用客礼接待他们,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谒见时称臣不记载。“

等到汉宣帝卧病不起,选择可以嘱托国事的大臣,接外家亲属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到宫中,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都受遗诏辅政,兼任尚书事。

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承皇位,是为汉元帝。

萧望之、周堪因为是老师而被尊重。

萧望之、周堪屡次在闲暇入见天子,讨论治理国家的方略,陈述为君王服劳的事。

萧望之选举纯宗室明经达学的散骑谏大夫刘更生为给事中,同侍中金敞在汉元帝左右提意见。

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谋议,用古制劝导汉元帝,提出很多匡正的建议,汉元帝多纳用其言。

起初,汉宣帝不甚听从儒术,任用法律,而中书宦官当权。

中书令弘恭、石显长期主管朝廷机要部门,精通法令条文,与车骑将军史高勾结,论议经常独自坚持旧日的典章制度,不听从萧望之等人的意见。

弘恭、石显议论不能持正,常被汉元帝折服。

萧望之以为中书是政事之本,应从贤明人中选择人才,但是从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重用太监起,改变了国家的旧制,又违犯古代不近受过宫刑的人的意思,于是禀告汉元帝要更换士人,从此更加与史高、弘恭、石显相违牾。

汉元帝初即位,由于谦让,不好在中书中更换人选,议论久而不决,只让刘更生出任宗正,掌管王室亲宗的事务。

萧望之、周堪多次推荐名儒作谏官。

会稽郑朋暗中打算依附萧望之,上疏说车骑将军史高派门客到郡国进行奸狡活动,还说到许章、史高子弟的罪过。

郑朋把奏章给周堪看了,周堪叫郑朋候命金马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