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汉室中兴,是为东汉!
经历过战争与血火,才更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东汉呈现出人心思定、修养生息、百废俱兴的中兴之相!
但是,关于光武帝在昆阳大捷中的天地异象之说,却在民间口口相传,“朝官士子军卒百姓行商莫不知晓,称为奇事。”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为什么还能够在光武帝声望无俩的情况下“泛滥”呢?
事实上,笼罩在光武帝身上的“神秘光环”并不仅仅这一起。
昆阳之战是刘秀一举成名的战役,在我国新朝末年刘秀、王莽两军在昆阳一决胜负的一场战役,因在昆阳所以史称昆阳之战。
这次战争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把他的声望推到了顶峰,还为他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
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当时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压力巨大,他十分焦虑。
后来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
这个时候,王莽已经坐不住了,他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共达四十多万,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
敌众我寡,绿林军节节败退,被围困昆阳城。
此时昆阳城只有一万兵力,眼看更始政权就要土崩瓦解。
就在这个时候,偏将军刘秀一扫阴霾,他积极组织守城反击,使昆阳城一个月都未破。
后来刘秀趁新军不备,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夜袭新军。
王邑、王寻轻视刘秀,只率领了万余人巡视阵地。
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还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
这一夜也是王邑、王寻的最后一夜,他们不敌刘秀军,被斩杀于兵营之中,新军各营因没有得到命令,无人敢轻举妄动。
新军主帅被杀后,指挥中枢立即混乱,在昆阳守军与刘秀军的内外夹击之下,新军大败,慌不择路,践踏而死者数不胜数。
此战之后,天下震动,云集响应者无数,不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这是历史中记载的昆阳之战,但是在翻阅史料时,还发现了一个离奇的记载,其中说到在昆阳之战中曾发生了一场神秘事件,这场事件才是新军战败的重要因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中记载,在新军准备攻城决战的前夜,天降流星,砸向了新军兵营。
见此异象,新军内部军心动摇,刘秀趁机散播谣言,让这数十万新军土崩瓦解,刘秀趁机夜袭新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不管有没有天降陨石这一件事情,在昆阳之战中,刘秀能够冷静的审时度势,并且及时的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确立正确的战略战术。
最后,不仅使战役获得成功,更使自己成功的走向王位。
建平元年夏,南阳白水村出现了“一禾九穗”,这是预示大丰收的祥瑞之兆。
恰在此时,前去查看的刘钦,夫人生了一个公子,与“一禾九穗”祥瑞之象暗合。
刘钦取一麦九穗的“丰秀”之义,给儿子取名刘秀!
稍微有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都知道,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显然,无论是天降陨石还是“一禾九穗”实际上都是编造出来的故事,经过暗中的散播、推动变成了“实事”。
这种超自然、超出人们认知和常识的非正常现象,只能把它归结为“天意”,而“天意”所属、“天心”所向,必然是真龙天子!
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证明。
刘秀固然是历史上难得的英明帝王,但他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他也需要用天降祥瑞来证明自己为帝的合法性、正义性!
刘秀能够当皇帝,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手里面的武装力量,这是他得以在群雄并起的乱世杀出重围、扫平天下、登基为帝的根本!
谁最能打、谁势力最大,谁就当老大,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至于刘秀的大汉室身份,分封流落民间的宗室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凭啥你当皇帝?
要是这样的话,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