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7章 舆论的力量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7章 舆论的力量

和孙权直接向刘备跪下称臣得了!

所以,借势推波助澜、散布天降祥瑞,终究出于巩固统治的帝王心机,他怎么会去制止和查禁这些流言呢?

帝王的这些机心,在历史上多次被用过,刘秀只是拿来主义、照葫芦画瓢而已。

例如汉开国之帝刘邦,流亡在芒砀山的时候,编造出斩白蛇的故事,“汉高斩白蛇而起义”的故事,很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有“赤光绕室”,“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

而杨坚出生是在一座庙里,出生时“紫气充庭”,高人道“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而更早些时候,有商汤之母亲20年未育,见“天上白气贯月”而孕;

有伊尹出生之前神人托梦给他母亲“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的故事;

更牛的是周文王,“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帝王编造出这些神异之事,目的与刘秀如出一辙!

无非就是用来证实自己得位的合法性、统治天下合法性。

在这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最值得敬佩,他在《谕中原檄》中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了出身:予本淮右布衣!

太祖起于元末乱世,以大毅力、大英勇、大能力聚兵而起,驱逐蒙元,恢复汉家衣冠,功莫大焉!

这等功业无双,这等自信豪迈,无须借鬼神异象之说神化自己,是他朝帝王所不及的!

当然了,限于人们认识自然的时代局限性,自然知识的缺乏,当时的民众也确实吃这一套,客观上对于稳定人心、凝聚民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其时行其事,无伤大雅!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天下不负卿!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刘秀于田亩间起事,光复汉室、靖平天下,战无不胜、深得人心!

帝心仁厚,君臣相得!

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阴丽华一见倾心,发出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感叹,此后即便以帝王之尊,亦不曾亏负、举案齐眉、相伴一生。刘秀不负天下不负功臣,更没有辜负心爱的女人!

我喜欢这个有人情味的帝王。

元始四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

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

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

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

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汉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

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摄政”

此时王莽51岁,值公元6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

次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王莽遂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

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

首先是发难安众侯刘祟,居摄元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

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