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去世得早,而郭圣通的母亲虽然是王家女子,却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新莽时期,真定国绝。
公元23年九月,三辅豪杰共诛王莽,更始帝刘玄在宛城大封功臣,其后意欲迁都洛阳,便以刘秀为司隶校尉,前往整修宫室。
更始帝迁都洛阳后,又派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镇慰州郡。
刘秀进至邯郸时,拒绝了原赵缪王子刘林水淹赤眉的建议,致使他扶持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为帝,定都邯郸。
并得原广阳王子刘接的响应,由此北州疑惑,降下郡国,真定国也因此以十万之众倒戈王郎政权。
作为和真定王室联姻的郭氏家族,跟随着真定王刘杨,也陷入随风摇摆之中。
此时的郭氏不会想到,破虏将军刘秀会去而复返。
刘秀被王郎追杀,经历了北地无招兵卒,众将死向南首的沮丧、滹沱河的寒冷、豆粥麦饭的甘甜之后,在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冀州区)掘得了第一桶金,以四千精兵复起,堂阳、贳县,均被攻克,在和成另得两千骑兵。
同时又得刘植,耿纯各率宗族子弟,据其县邑,誓死追随,由此而北降下曲阳县,合众有数万人。
同时有上谷太守耿况之子来谒,和刘秀共商联合上谷、渔阳两郡突骑共定邯郸之策。
并沿路发奔命兵,由北向南,击新市,讨邯郸。
经过真定时,刘秀派出刘植作为说客,说降刘扬。
最终,真定王刘扬做出了选择,新立的邯郸政权和迫近的更始政权河北代表之间,真定王最终选择了刘秀,并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
更始二年春,刘秀留居真定郭氏漆里,纳圣通。
至此,北地郭氏与南乡刘氏合两姓之好,结为姻亲。
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郭圣通作为舅舅真定王手中结盟示好的工具,她不享有任何的自主权。
在这场因为需要而形成的结合中,婚姻的意义变得现实,功利,直接。
刘杨在此之后击缶而歌,真定王的富贵得到保障,真定王室再度偏安一隅。
而只有被他嫁给了刘秀的外甥女,婚姻未卜,前路迷茫。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拔邯郸,诛王郎,诱杀谢躬,北州弥定,奠定王基。
此时的更始政权,对于刘秀的意外壮大感到心生不安,意欲拉回,于是遣使封刘秀为萧王,令其罢兵,并与有功的将领返回长安。
但因前有长兄刘伯升之死,后有北州曾笛阴阻吴汉集兵。
刘秀于赵王温明殿中,下了背弃刘玄的决心,至此与更始政权分道扬镳。
刘秀由此开始,一路北伐,击铜马于鄗城,大破而得数十万兵卒,分于诸将,开疆拓土。
建武元年刘秀称帝后不久,十月即派傅俊前往南阳接来姐姐湖阳公主刘黄,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
以及原配妻子阴丽华,封她为贵人。
因为阴氏雅性宽仁,光武帝曾一度想立她为后,但被阴丽华非常坚决地拒绝了。
她表示,郭氏与刘秀有困厄之情,并生有儿子。因此固辞后位。
建武二年春,正月,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谋反被杀,六月,光武帝正式册封贵人郭圣通为皇后。
其长子刘彊被立为太子,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在诞育太子刘彊之后,她又陆续为刘秀生下了刘辅,刘康,刘延,以及刘焉四位皇子以及刘红夫公主。
建武十四年,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迁城门校尉,其后,郭圣通因宠爱渐衰,数怀怨怼。
这一点在后汉书天文志上得到了十分具体的体现,金犯轩辕大星,轩辕者,后宫之官,大星为皇后,金犯之为失势。
是时郭后已失势见疏,失势为忧丧。
郭氏无丧却有忧,政局中南阳河西拉锯。
随着河西大佬窦融的低调沉默而基本失去平衡,以及郭皇后的渐渐失势,皇太子刘疆的河西辅臣集团渐渐势弱。
建武十七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
同时,立阴贵人为皇后。
郭圣通就此从皇后的尊位上跌落下来,与此相对的则是,光武帝的微时原配,贵人阴氏终于得归正位,成为光武帝第二任皇后。
建武十七年,刘秀封废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其子刘辅为中山王。
同时也对郭后的娘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