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

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

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

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

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

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

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

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

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并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

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著。如果百姓不亲,缺少五常的训导,你作为司徒,应对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

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山西省宝鼎渡河,入陕西省韩城东南。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

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

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

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

刘秀非常高兴,几次写信赞扬他。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

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便对众将说“:不然,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

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

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哩!“

于是引军北至縌邑县。

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

西河太守宗育遣儿子手奉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国都去。

刘秀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诏令说:“镇抚西京,司徒,是尧;亡贼,是桀。

长安的官吏民众,惶惶无所依归。

应掌握时机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百姓的心。“

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

自统主力平定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

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

邓禹遣使问计于刘秀,刘秀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

刘秀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逮捕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

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

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

率领其部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都到宗广处投降,与宗广一起东归。

到了安邑,王匡等想中途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杀了。冯愔到洛阳,赦免不杀。

建武二年春,刘秀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

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才往南至长安,驻军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

率领诸将军沐浴更衣斋戒,选择吉日,演习礼仪祭祀高祖庙,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阳,因而巡视园陵,特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

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