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2章 苦难的童年

“的易学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经学抬高到至尊的地位,在中央为之设立博士员位。

范升毕竟是一位儒生,他大概明于辨事,而不熟悉实际。

汉明帝永平年间,他曾出任聊城县县令,很快就被免职。

不久,死在家中。但在中国儒学发展史和政治思想史上,他还有一定的地位。

从范升的这些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绝非死啃经书、食古不化的书生,而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相当敏锐的政治见识。

他善于观察分析形势,也有足够的应对之策,这是他能够受到刘秀的重视和礼遇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汉武帝把儒学抬到独尊的地位以后,儒家学说就成为一种统治思想。

这种思想,以讲求忠孝仁义为本,以孔夫子的传教为经,在统治阶级中逐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背离了这些经训,那就会使封建统治的秩序发生混乱,政治思想的统治就会动摇。

从西汉后期以来,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们十分重视经学的本源和师传,不使异端学说混杂。

邓禹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刘秀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刘秀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

数年后回家。

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

后来听说刘秀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

刘秀见到邓禹很喜欢,对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

邓禹说:“不愿做官。“

刘秀说:“即便这样,想干什么呢?“

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哩。“

刘秀大笑。

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劫辄以万数,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

更始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发财,争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

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楚可见。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

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

以公的德才平定天下,是足可以平定的。“

刘秀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

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

等到王郎起兵,刘秀从蓟到信都,派邓禹征发各郡国的“快速部队“,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

另去攻拔乐阳县,又跟刘秀到广阿,光武住在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为什么呢?“

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像婴儿思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

刘秀听后很高兴。

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刘秀认为邓禹知人。

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

盖延等先到,战不利,退回保城,被铜马军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铜马军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将。

从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更始二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

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

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

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二万前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

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山西省南部地区。

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

继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