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死的呢?史书对此讳莫如深。
在《后汉书·章帝纪》只有短短几个字:“(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则说:“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一。”
两书说法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章帝的年龄有差异。
这是因为古人计算年龄常用虚岁,所以常有一到两岁的差别。
基于对司马温公历来严谨的高度信任,一般《通鑒》与史书发生冲突时,史家大多以《通鑒》的说法为准,本文也不例外。
简单地说,汉章帝的死亡原因,官方的说法正式是病死的,但他死的很突然,很蹊跷。
他的死亡前后还是留下了很多异常事件,发人深思:
第一,章帝素来身体健康,从无患病迹象。
就在几天前,还召见了入朝请安的三位亲王。
一向好端端的,怎么会猝然驾崩呢?
要知道,皇帝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就连哪怕连“不豫”这样稍微有点小病的情况都没有呢。
第二,章帝驾崩之后,身为皇后的窦氏第一时间并未通知三公卿相,而是把她的娘家人——窦氏兄弟召入宫中,然后才宣读遗诏。
遗诏中让窦宪担任大将军,临朝辅政。
皇后的几个兄弟窦景、窦瑰等都提拔成为中常侍,负责宫禁宿卫重任。
进入新的权力中枢的全部是窦氏家族成员,没有一个原政府高级官员。
这种做派,与光武、明帝去世的时候的决定大不相同。
这份遗诏究竟是真是假呢?
第三,章帝刚刚去世,为什么已经升格为太后的窦氏就连发诏书,不断催促前来朝请的王侯们回国。
要知道,章帝生前一向重视刘氏诸王的亲情关系。
丧事还没办完,就要把他的骨肉兄弟们赶走,是何道理?
如此做派,于礼不合,与理不通。
第四,既然要赶走刘氏诸王,就应该一视同仁。
要走都走,要留都留。为什么要单独留下了齐王刘晃、利侯刘刚、都乡侯刘畅三人?
在国家大丧期间,都乡侯刘畅为什么胆敢招摇过市,频繁出入上东门一带皇家禁院?
第五,几年前,先帝刘炟早就颁下严令,废除官员留宿值班制度,夜里的值班工作,一律改由宦官担任。
而先帝尸骨未寒,窦氏兄弟就集体夜宿宫禁之中,就算他们几个是亲属,也不怕淫乱宫闱吗?
好吧,就算窦氏是皇亲,又是特殊时期,不算违制。
那么为什么像步兵校尉邓叠、侍中郭举也夜宿宫闱,把他们这些外人招引进宫,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第六,为什么皇太后窦氏在居丧期间,不依礼法在宫里守节,却是频繁出入上东门附近的皇家禁院别墅,她究竟在做什么?
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些异常迹象,不能不引起当时朝廷重臣们的怀疑与猜测。
实际上,章帝的死讯传出,当时的三公太尉宋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都很震惊,他们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的。
近几年以来,章帝几乎每年都要出巡,马不停蹄往外跑。
在章和二年新年到来之前,他刚从外地巡视回来不久。
正月,也就是短短的一个月前,他还在洛阳回见了前来朝拜的济南网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王刘焉。
因为他对三位王爷的待遇太好,还引起了大臣何敞的不满,向他提了很多意见。
在接见三位王爷的时候,章帝谈笑风生,哪里像是个有病的人?
此外,因为他对三位王爷招待的太好,赏赐过于优渥,尚书何敞上奏反对,奏章告到了太尉宋由那里。
宋由虽身为三公之首,但此人一阿依附窦宪。
因为没有得到窦宪的授意,弄得宋大人也是不知所措,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事情闹到朝堂上,君臣之间可是打了一阵子嘴仗。
此外,章帝爱好文学,尤其喜欢读辞赋,很赏识崔絪、班固、傅毅等几个文人。
就在不久前,他还亲临国舅窦宪的府上,召见了崔絪,答应说过了年就给他升官,专门从事文书工作。
崔絪为之感恩戴德,一心盼着这一天。
谁知这才过了年没几天,章帝居然驾崩了?
章帝这一死,崔絪出仕的事情也就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