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与朝廷断绝了关系;种暠到任后,又都率部归化。
当时永昌太守刘君世冶炼黄金铸成文蛇,献给大将军梁冀,种暠揭发他的行为并将其逮捕,以最快的方法上报朝廷,而二府怕事懦弱,不敢查办,梁冀因此忌恨种暠。
正逢巴郡人服直聚众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讨伐没有成功,使不少官民被伤害。梁冀借机陷害他们,传命想要逮捕种暠、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解救他们说:臣听说这次讨捕之所以多有伤害,本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确实是因为县吏害怕犯法获罪,强迫驱赶,使百姓深受其苦,以致这种败局。
近来盗贼群起,处处都是。种暠、应承因第一个揭发大奸,而随即受罪,臣恐怕这样会挫伤州县检举弹劾的积极性,以后就会互相掩饰隐匿,不再尽心为国了。
梁太后看了上奏,便赦免种暠、应承的罪,只将二人罢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骚动,朝廷便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很得百姓欢心。
种暠后来被征召升迁时,官吏百姓都到朝廷请求留下种暠。
梁太后叹息说:“没有听说哪个刺史得人心有到地步的。“
于是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种暠又留任一年后,升汉阳太守,戎夷的男女将其送至汉阳郡境里,种暠向他们作揖致谢,徒行千里没有车乘。
种暠到汉阳郡,在羌胡之中传行礼教,禁止他们侵扰,掠夺财物。
后来又升任为使匈奴中郎将。
当时辽东乌桓反叛,再调种暠为辽东太守,乌桓望风而降,在郡界迎拜种暠。
后因公事获罪免官归乡。
之后,司隶校尉举种暠为贤良方正,他都不接受。
又被征召为议郎,升任南郡太守,调任尚书。
延熹元年,种暠升迁不久,正遇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桓帝选拔种暠为度辽将军。
种暠到营,首先宣讲恩德信义,诱降诸胡,不得已才进行征讨。
羌虏以前有被生捉押在郡县为质的,都打发回去。
他诚心安抚,信赏分明。
因此羌胡及龟兹、莎车、乌孙等国都来顺服。
种暠于是熄灭烽火台,撤除候望,边境安然无事。后入朝担任大司农。
延熹四年,种暠升任司徒。又推举名臣桥玄、皇甫规等,堪称称职的宰相。
延熹六年4月2日,种暠在任司徒三年后逝世,享年六十一岁。
并、凉二州的百姓听闻后,都为他感到哀伤。
匈奴听说种暠逝世,举国都感到哀痛。单于每次朝贺,望见种暠的坟墓,都哭泣祭祀。
周举,汝南郡汝阳县人。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
周举身材短小,容貌丑陋,但博学多闻,被儒家崇仰,所以京师流行这样一句话:“五经纵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周举被辟司徒李膺府。
当时宦官孙程等已立顺帝,诛灭所有闫氏,议郎陈禅认为闫太后与帝没有母子的恩情,应该徙居别馆,断绝朝见。
朝廷里的臣子,都认为合适。
周举不同意,对李膺说:从前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发誓与她在地下相见;
秦始皇抱怨他母亲行为不好,与他母亲隔绝好久,不相往来,后来感于颍考叔和茅焦的话,再恢复了儿子之道,书传称赞他们。
如今诸闫刚刚伏罪,太后幽禁离宫,如果悲痛忧愁生病,一旦死去,皇上将怎样号令天下呢?
如果依从陈禅的话,后世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
应该秘密上表朝廷,尊奉太后,率领群臣,朝见如旧,以足天心,以答百姓的希望。
李膺听从于是上疏陈述了这件事。
延光五年正月,汉顺帝在东宫,众臣朝拜,太后因此安宁。
后来长乐少府朱伥,代理李膺被任命ru为司徒。
周举还是为吏。
周举后来被举为茂才,任平丘令,上书说当世的得失,词甚激切正直。
尚书郭虔、应贺等看了赞叹不止,共同上书举周举忠直,请帝把周举上书放在帝坐之旁,做为规诫。
周举升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
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
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