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奂担任使匈奴中郎将,进驻南单于庭美稷,代表中央政府负责匈奴事务。
同年,南匈奴诸部在休屠各的率领下起兵反汉,与乌桓、鲜卑攻掠沿边九郡,火烧度辽将军驻曼柏的军门,引屯赤坑,与张奂率领的汉军,烟火相望,汉军感到惊恐。
这时张奂安坐帐中,若无其事地与弟子讲诵儒家经典,使治军稍安。
他采用了和平的手段,诱降了乌桓;对南匈奴诸部叛军,采用袭击战略,将其击败,诛杀了休屠各部首领,余众皆降。
又率南匈奴单于袭破了攻掠汉边的鲜卑,使东汉王朝的北部沿边地区暂时得到安宁。
桓帝在宦官单超等协助下,清除了梁冀集团。
梁冀的故吏、宾客被免黜者有三百余人。
张奂过去曾在大将军府中作过属吏,于是也以梁府故吏身份被免官禁锢。
在免官禁锢中,几乎所有旧交都不敢出来为他说一句话,只有中郎皇甫规先后七次向朝廷荐举他。
后来,张奂被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在武威期间,他实行了平徭均赋,使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同时他又革除民间陋习。
以前民间凡是二月和五月出生的孩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全部处死。
张奂到任后,一面晓之以义,指出这纯是妖忌;另一方面又严加赏罚,于是风俗遂改。
由于张奂办了这些好事,百姓便为其立生祠,以示爱戴。
建宁元年正月,年仅十二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武以后父为大将军辅政。
在宦官势力十分猖獗的情况下,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议,图谋驱除宦官势力,但窦太后不肯。
这年九月,因机密泄漏,宦官曹节等便矫诏发动政变,收捕窦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军士平定叛乱。
这时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曹节便矫诏令张奂率五营士围窦武,迫使窦武自杀,陈蕃被诛,窦太后也被幽禁南宫。
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都免官禁锢。张奂却任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张奂恨为曹节所欺骗,上书坚决辞让封侯。
建宁二年,张奂借出现大风雨雹灾情,上疏灵帝说:臣听说风是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风火相互作用,发生光明。
蛇能屈能伸,配合龙的腾蛰。顺至是好的征象,逆来是祸害。阴气专用,就凝精为雹。
已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者志在安宁国家,或者方正刚直,之前因奸人说坏话,都被诛杀,海内默默,不敢说话,人怀震愤。
从前周公葬不合礼,老天爷因此动威。现在窦武、陈蕃忠贞被杀,没有昭雪,妖祸的产生,都是为了这个呀。
应当赶快改葬,把他们家属迁回原籍。因他们关系牵连获罪而被禁锢的人,都要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
灵帝深为赞许此言,但被宦官劝止。张奂因而遭到宦官的怨恨,调张奂任太常。
这时,张奂又与尚书刘猛、刁韪、韦良等共向朝廷推荐王畅、李膺可参三公之选,又遭曹节等人的反对,灵帝只得下诏对张奂等进行切责。
张奂等只得自囚数日于廷荐举,并罚三个月俸赎罪。
司隶校尉王寓为宦官党羽,想让大臣们举荐他,百官畏惮,没有不答应的,惟独张奂拒绝了他的请求。
王寓怒,于是诬陷张奂结党营私。张奂便以结党罪免官回家。
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相争,互不相服。
等段颎任司隶校尉时,想逐张奂回敦煌,将其杀害。
张奂忧惧,便写信给段颎谢错,段颎虽然性格刚猛,但见到信中所写情真意切,也不忍加害张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