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对杜乔和李固心生怨恨。
建和元年十一月,甘陵人刘文、魏郡人刘鲔各打算立刘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诬蔑李固与刘文、刘鲔等散布妖言,将他们关进牢狱。
李固的门生、勃海人王调贯械上书,证明李固的冤枉。
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要鈇锧到朝廷通诉,梁妠明了他们的意思,于是下诏释放李固。
等到李固出狱之日,雒阳的大街小巷都齐呼万岁。
梁冀听到消息后,大为惊骇,害怕李固的声名和品德终将伤害自己,于是重向新朝廷弹劾李固和刘文、刘鲔相勾结的旧案,李固最终还是死在狱中,时年五十四岁。
临终时命子孙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殓葬于汉中的瘠薄之地,不许葬在父亲墓地周围。
临死前,李固给胡广、赵戒写信道:我受了国家大恩,因此竭尽股肱之力,不顾个人死亡,志在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
哪想到一朝梁氏迷谬,你们曲从,把好事变为坏事,成功变为失败呢?
汉朝衰亡,从此开始了。
你们受了主上的厚禄,颠覆而不扶持,倾覆国家大事,后代的良史,难道会容你们的私心?
我的身体完了,在义方面还是有所得,还有什么可说呢!
胡广、赵戒得信后感到悲痛惭愧,都长叹流涕。
胡广,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重臣、学者。
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制留下了宝贵资料。
又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
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历事六朝,为官三十余年。
胡广的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节,因王莽摄政而逃亡到交趾,新朝灭亡后才返回乡里。
胡广的父亲胡贡,曾任交趾都尉。胡广两岁丧母,少时孤苦贫困,甚至要亲自做家务。
胡广成人以后,曾在郡府里任散吏。
当时,南郡太守法雄之子法真从家中来看望法雄,法真颇有知人之明。
正逢岁终应举之时,法雄召集诸位官员,而法真自己在窗后观察。
法真发现了胡广有异于常人之处,此后便把胡广推荐给法雄。
法雄举荐胡广为孝廉,到京师雒阳(陕西洛阳)参加殿试,由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胡广被选为第一。
此后仅一月,胡广就被拜为尚书郎,经五次升迁后任尚书仆射。
汉顺帝想要立皇后,但后宫的四位贵人都很得宠,顺帝想要以抽签的办法求神来选定。
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建议选取良家之女,顺帝于是立梁氏为顺烈皇后。
当时,尚书令左雄想要修改察举制,规定参试年龄一定要四十以上,而由儒者考核经学,文吏考核章奏。
胡广再次与郭虔、史敞上书驳斥,认为选举人才,不能拘泥定制,但意见未被采纳。
后陈留太守一职空缺,史敞等人推荐由胡广担任(但胡广应该没有出任)。
胡广掌理枢机事务十年后,出任济阴太守,因举官不实而被罢免。
本初元年,汉质帝被梁冀鸠杀。梁冀想要拥立年幼的蠡吾侯刘志为汉桓帝,太尉李固与胡广、司空赵戒共同劝谏梁冀.
而梁冀在朝会上恐吓百官,胡广等感到害怕,只有李固与杜乔仍然坚持.
于是被罢免,命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录尚书事。
建和元年六月,胡广因疾病逊位。
同年,因拥立桓帝之功,被封为育阳县安乐乡侯。
十月,又被拜为司空。
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狱,临死前写信斥责胡广和赵戒没有坚持正义,二人看到李固的遗书后,感到悲伤惭愧,但也不过是长叹流泪而已。
元嘉元年十月,胡广再次逊位后告老致仕。不久,以特进身份被征拜为太常。
永兴元年,升任太尉。次年九月,再因发生日食被免职,又复任太常。
延熹元年,再次任太尉。次年,梁冀被诛杀,胡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因为阿附梁冀,被剥夺爵土,以减死罪一等论处,免为庶人。后又被拜为太中大夫、太常。
延熹九年五月,再次被拜为司徒。
建宁元年正月,刚即位的汉灵帝命胡广与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共同录尚书事,复爵安乐乡侯。
胡广因病乞求逊位,适逢陈蕃谋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