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5章 梁妠发丧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5章 梁妠发丧

宦官失败遇害,于是命胡广接替陈蕃任太傅,总录尚书事。

胡广当时已经八十岁,但还是心力有余,为人练达、明事理。

灵帝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光武帝的陵寝原陵为他营建墓地,谥号“文恭“,以其子孙一人为郎中。

他的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都穿着丧服前来会葬。

朝廷在胡广去世后予其的追赠及葬礼规格,自从东汉中兴之后,没有一位人臣能与其相比。

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命画师绘制胡广与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议郎蔡邕奉诏撰写的《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

胡广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他为官三十多年,历事六朝,受到隆重的礼任,他每次逊位辞病,或者被免职回乡,不满一年,又再次升职。

他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

他所辟命的掾属,都是天下名士。

他又与故吏陈蕃、李咸共任三公。

陈蕃等人每到朝会,都常称病避开胡广以示惭愧,时人都以此为荣。

与黄琼刚柔并济,对抗当权的梁冀。

他非常熟悉先朝的典章制度,通晓当代的朝廷规章,所以京都雒阳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然而,胡广温柔敦厚,谨小慎微,以此取媚朝廷,没有忠贞正直的气节,天下的人因此而轻视他。

又取媚于宦官,废黜功勋卓著的滕抚,使得“天下怨之“。

赵戒,字志伯,蜀郡人。东汉末年名臣,历仕汉安、顺、冲、质、恒五帝,五朝元老。

父赵定,以游侠称。赵戒于汉顺帝、冲帝、质帝、恒帝之世历位三公,登特进。

屡居公辅,免忧患于无妄之世。

赵戒博学明经讲授,举孝廉,累迁荆州刺史。大将军梁商之弟梁让为南阳太守,恃胞妹梁皇后椒房之宠,不奉法。

赵戒到州任职,立即上奏弹劾他。迁任河间相,以冀部难理,整厉威严。

后迁任南阳太守,纠豪杰,恤吏人,奏免中官(宦官)贵戚子弟担任县令、县长贪污渎职的人。

汉顺帝永和六年三月,司空郭虔被免职,赵戒特拜司空,名望益重。

自汉顺帝永和六年至汉质帝本初元年,赵戒共担任司空六年,期间三公中的太尉、司徒换了数任,唯赵戒屹立不倒。

本初元年,赵戒由司空转任司徒。

汉恒帝建和元年九月,京师地震,太尉杜乔免职。

十月,赵戒转任太尉,以定策迎立恒帝功,封厨亭侯。

建和三年六月,地震波及宪陵寝屋;七月庚申,廉县降下肉雨;

八月乙丑,有星孛与天市,京师发大水;

九月己卯、庚寅,连发两次地震,郡国五座山崩塌;

十月,赵戒因灾异被免职,司徒袁汤继任太尉。

元嘉二年十一月,司空黄琼因灾异免。十二月,特进赵戒为司空。

永兴元年七月,共有三十二个郡县遭受蝗灾,数条河水泛滥,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赵戒因灾异免职,由光禄勋清河房植继任司空。

汉质帝本初元年,大将军梁冀忌惮质帝聪慧,恐为后患,遂令左右鸠杀质帝。

因议立嗣,太尉李固引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上书梁冀要求廷议皇帝继任人选。

信中说:天下不幸,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这是天下的大事,臣等明白太后的一片心意,将军操劳。

望详择一人,务必继存圣明,臣等也是愚忠一片,非常挂念此事。

按过去废立的老章程,立皇位继承人,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泛征求大家意见,使之上应天意,下合众望。

古语说:'以天下给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我朝历史表明,皇位继承人立得准,就兴;

否则就要导致灭亡,这是最使人忧愁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岂可不深思熟虑?

最后李固大声疾呼地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梁冀得书,乃召三公、中二千石大臣、列侯大议所立。

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

按照梁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