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任命为童子郎,但黄琬托病不到任。
当时司空盛允身患疾病,黄琼命黄琬前往问候,正好江夏郡上奏当地蛮人反叛的副本送达司空府,盛允因此随便逗弄黄琬说:“江夏这个地方,蛮人太多而士人太少了。“
盛允本意也只是逗一逗黄琬,但没想到黄琬却因此拱手回答道:“蛮夷扰乱华夏,责任都在司空身上。“
说完就拂袖而去,盛允因此大感惊奇。
黄琬后来逐渐升迁为五官中郎将,受到光禄勋陈蕃的敬待。
当时的旧制,光禄勋府负责举荐三府的郎,要以一定的成绩、任期,并且才德优异为选举茂才的四科。
但当时权贵子弟大多因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而贫困守节的人却被遗弃。
京师特地为这个现象做了谚语说:“欲得不能,光禄茂才。“
针对这个现象,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
平原人刘醇、河东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
但此举却侵害了权贵子弟郎官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中伤陈蕃、黄琬,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王畅及侍御史刁韪处理。
王畅及刁韪素来敬重陈蕃和黄琬,就不弹劾此事,但宠臣因此诬陷黄琬、王畅等为朋党。
陈蕃被免职,黄琬及刁韪则遭禁锢。
陈蕃,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
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为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
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
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升为太尉,任内多次谏诤时事,再遭罢免。
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陈蕃的祖父曾任河东太守。陈蕃最初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
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
后来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