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8章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18章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所以得及其之所以失的原因。

又因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察举。

直言敢谏,不绝于朝廷。陛下主政以来,连年发生灾异,没有听说下诏征召贤能,真正应当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让忠心耿耿的大臣发挥敢想敢说的精神,让《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访求贤能的方法,不只一种。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

如今,朝廷里面的人,没有因忠信受到赏赐的,反而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

因此群臣闭口,不敢说话。

郎中张文,以前一人敢于直谏,陛下采纳他的意见,斥责了三司,群臣心悦诚服,平民百姓也高兴。

臣认为应该提拔张文担任要职,用以劝勉忠贞之士,向海内宣扬,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是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

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守法、痛恶坏人坏事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的,效果最好。

其余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断,都不称职。

有的本人就有罪过或错误,与下面所应检举的相同。

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默不作声。

五年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陛下。

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怕得要死。

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忽然停止了。

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犹豫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大开方便之门;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招来谄媚诽谤的坏家伙。'

刚刚听到一点善政,转眼之间就变了卦。

枉使天下百姓猜测朝政,莫衷一是。

应当追定八使,揭发不法的人和事,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

到了年终,要对三公评定好坏。

让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

这样,灾害的来源,也行就可以堵塞了。

臣听说古时铨选官吏,一定要诸侯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

孝武皇帝时,郡里除选举孝廉外,还要选拔贤良、文学之士。

因此名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事武功盛极一时。

大汉的得人,只此数路而已。

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治理国家,就不见得有能力。

陛下刚刚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余暇,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

如今走棋的游戏,不是推行教化,挑选人才之本。

而诸生唯利是图,作文章的人很多。

稍为高明一点的,也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凑合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差不多;

已经给了恩惠,不好回收,让他们保住俸禄,已经够意思了。

不可再使他们治人和在州郡做官,从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孝章皇帝在白虎观召集众学士,通经释义,这是伟大的事业文武之道,应该遵守奉行。

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说也有可取之处,孔子认为如果以之办大事就会滞碍不通。

所以君子应当立志办大事。

县长的职务是治理百姓,都应当勤谨工作。

给百姓办了好事,这才算有功绩。赏罚应该分明,而如今在位没有什么才能退下来的,大多被授以议郎、郎中的职务。

如果才华好,不应让其列入冗散人员,如果有罪过,自然应当判罪。

难道认罪怕审讯,反要求调离,互相仿效,好歹没有个标准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没有这个规定。

应该查验真伪废除干净。

臣看见许多人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

臣听说孝文皇帝下诏丧服三十六日,虽说是继承皇位的君王,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令,不敢逾越。

如今虚伪小人,本不是骨肉之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情,又没有真正的禄仕,却表现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根据什么产生的呢?

他们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饰不了他们的心迹,在义上又没有根据。

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

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