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0章 司徒王允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0章 司徒王允

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

凉州兵将领本来就成了惊弓之鸟,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虑,当他们得知王允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更是惊慌。

绝望的凉州兵寻思: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

于是他们迅速召集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见机起事,并且互相传告:蔡邕只不过受了董卓的一点厚遇而已,王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杀了。

对于我们,不仅没有丝毫赦免的意思,反而想剥夺我们的兵权,置我们于死地。

我们除了联合起来,别无选择。

当时,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将领是李傕和郭汜。

他们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誓师进发都城长安。

东汉官兵不堪一击,不久,李傕、郭汜的部队便攻陷长安。

吕布慌忙领兵出逃,在青锁门停住,招呼王允一同逃走。

王允断然拒绝,对吕布说:如果天子祖先在天有灵,能赐福社稷,保佑我们的国家平安无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来报效朝廷。

皇上年纪幼小,少不更事,只能靠我们来辅助他。

国家遭受如此灾难,如果弃下皇上,只顾自己逃命,我实在是不忍心。

况且,我身为宰相,不仅不能使国家平安无事,反而导致逆贼的反叛,我的责任重大啊!

请你出城以后,多多鼓励关东豪杰,要常常念及皇上!

说完,便扶着汉献帝逃到宣平城楼。

李傕、郭汜追到宣平门下,叩头便拜。

汉献帝壮起胆子询问道:“你们目无王法,作乱京城,到底打算作什么?“

李傕回答说:“董太师对陛下忠心耿耿,却无缘无故遭人杀害,我们只想替太师讨回公道,不敢造反。

等到捉拿处决凶手后,我们愿意接受审判。

王允二话没说,向汉献帝行了最后的君臣大礼,便随士兵走下了城楼。

起先,王允提拔过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

当时三辅地区兵多粮广,李傕等想杀掉王允,害怕二郡为患。

于是先征召宋翼、王宏。

等二人都到长安后,李傕于是逮捕王允及宋翼、王宏,把他们都处以极刑。

王允时年五十六岁,他的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兄子王晨、王陵得以逃归乡里。

王允死后,“天子感恸,百姓丧气“。

迁都许昌后,汉献帝思念王允的忠贞气节,便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还特意派虎贲中郎将“

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

后来,又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王允的坎坷一生中,另有一件事情也值得提及:即他对汉代图书、档案等文化典籍的收集和保护。

董卓迁都长安时,王允特意把兰台、石室两个藏书馆所藏的图书和档案全部收集整理,用箱子运往长安。

诸藏典策文章,宽共部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惟盖,小乃制为滕囊。“

后来,王允收集了汉朝其他书籍,一律上奏珍藏,“经籍具存,王允有力焉“《后汉书·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冯绲的军队抵达长沙郡,叛军闻讯后,都到营中求降。

冯绲采用了自己的从事中郎应奉的许多方略,又趁机率兵进击仍然还在作乱的武陵蛮夷,共斩得四千多颗首级,受降十多万人,荆州得以平定。

朝廷下诏赐冯绲钱一亿,但冯绲坚决推辞不接受。

冯绲率军回师后,推功给应奉,并举荐应奉任司隶校尉,而自己上书请求辞职,朝廷不许。

但监军使者张敞秉承宦官的旨意,上奏弹劾冯绲带两个奴婢穿戎服随军出征,又常在江陵刻石纪功,请求下诏给有关部门审理。

尚书令黄俊奏议,认为降罪但没有正法,所以不应该过多纠缠。

西汉张敞,字子高,西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

张敞以太中大夫事宣帝,时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官终豫州刺史。

张敞,山西临汾人,其家先徙陕西兴平,后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