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昭帝时,为太仆丞。因切谏昌邑王显名。
宣帝擢为豫州刺史,旋征为太中大夫,平尚书事。
后历任山阳太守、胶东相、守京兆尹。整顿京师治安颇有成效。朝廷每议大事应奏得体,多为宣帝采纳。
尝为妻画眉,时人非之,以此不得大位。
后以光禄勋杨恽获罪被杀事牵连,被劾奏当免。
掾属讥之为“五日京兆“,不肯听命,他愤而案杀之,以此免为庶人。
后复起任冀州刺史、守太原太守等职。
张敞起初是个乡有秩(乡官),后补为太守卒史。由于为官清廉,又先后补为甘泉仓长、太仆丞,颇为当时的太仆杜延年所器重。
昌邑王刘贺嗣立时,行悖无道,滥用私人。
张敞因此很为汉朝前途担忧。
他勇敢地向刘贺上谏,批评刘贺当了皇帝以后不能选贤用能,使得朝中国辅大臣不得褒扬,而昌邑挽辇小臣纷纷升迁。
谏后十多天,刘贺即被废黜。张敞便因切谏而显名,被擢为豫州刺史。
后来他多次上书言事,宣帝见他忠心耿耿,就擢他为太中大夫。
这时大将军霍光秉政,张敞由于守正不阿得罪了霍光,受到排斥,被派去主持节减军兴用度之事,后又将他调出,担任函谷关都尉。
宣帝初即位,担心已废的昌邑王刘贺有变动,特令张敞为山阳太守(山阳本系昌邑旧封,刘贺被废后返居此地),暗中监守刘贺。
张敞随时留心,常遣丞吏行察。
嗣又亲往审视,见刘贺身长体瘠,病痿难行,著短衣,戴武冠,头上插笔,手中持简,蹒跚出来,邀张敞坐谈。
张敞用言探视,故意说道:“此地枭鸟甚多。
刘贺应声道:“我前至长安,不闻枭声,今回到此地,又常听见枭声了。“
张敞听他随口对答,毫无别意,就不复再问。
但将刘贺妻妾子女,按籍点验。
轮到刘贺女持辔,刘贺忽然跪下,张敞亟扶贺起,问为何因?刘贺答说道:“持辔生母,就是严延年的女儿。“
严延年,前因劾奏霍光,得罪遁去。
及霍氏族灭,宣帝忆起严延年,复征为河南太守。
贺妻为严延年女,名叫严罗紨,他把妻族说明,想是恐张敞抄没子女,故请求从宽。
张敞经过多方考察,发现刘贺被废后沉迷酒色,昏愚痴狂,无心思也无能力起事,便据实奏闻宣帝。
使宣帝从此不再担心刘贺有所行动。
张敞久守山阳,境内无事,自觉闲暇得很。
会闻渤海,胶东,人民苦饥,流为盗贼。渤海已派龚遂出守,独胶东尚无能员,盗风日炽。
胶东为景帝子刘寄封土,传至曾孙刘音,少不更事,刘音母王氏,专喜游猎,政务益弛,张敞遂上书阙廷,自请往治,宣帝乃迁张敞为胶东相,赐金三十斤。
张敞入朝辞行,面奏宣帝,谓劝善惩恶,必需严定赏罚,语甚称旨。
因即辞赴胶东,一经到任,便悬示赏格,购缉盗贼。
盗贼如自相捕斩,概免前愆,吏役捕盗有功,俱得升官,言出法随,雷厉风行,果然盗贼屏息,吏民相安。
与龚遂治状不同。
张敞复谏止王太后游猎,王太后却也听从,深居简出,不复浪游。种种政绩,自然得达主知。
九年京兆尹。当时长安境内的社会秩序很乱,偷盗事件层出不穷,负责长安地区的京兆尹一职几度换人,都不称职。
宣帝召见张敞,问以治禁之策,张敞充满信心地答应能办好此事。于是宣帝就下诏调张敞为京兆尹(治所在长安,西安)。
张敞到任后,了解到境内社会秩序混乱(尤其是长安),盗贼甚多,商贩和居民深受其苦。
他通过私行察访,向长安一些老年人询问,终于查出盗首原来是几个家境很富足,外出时还有童奴相随的人。
街坊邻居们谁也想不到他们竟是盗首,平时还以忠厚长者相待。
张敞察知后,不动声色,派人分头将几个盗首召至府中,列举了他们所犯各案,要求他们将诸窃贼全部拿交,借以赎罪。
几个盗首说:“今天我们蒙召来此,必为同伙窃贼所疑,如能允许我们权补吏职,方可如约。“
张敞当即允诺,给他们全部安排了官职,然后让他们回去。
盗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