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
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入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
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王畅,邹城人,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室亲贵多仰仗权势横行当地。
地方官吏惧其淫威,往往讨好帝乡贵戚而不能尽其责。
他出任南阳太守伊始,便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恃势不法者,严加处治。
后遇皇帝大赦,被治罪的皇室亲贵被释放。
但他对不法权贵并不甘心,又设法纠治。
明令:凡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者,没收全部家产;
凡隐匿不报者,一但查出,则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夷灶。
遂使豪族贵戚大为震惊。
南阳郡的豪族多以奢靡为荣,竞相比富。
为矫治这种风气,他平时穿布衣,坐旧车,素食简行,深受属官敬重。
由于他治理有方,南阳郡内风化大变。
后征为长乐卫尉。
延熹二年,陈蕃出任光禄勋时,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时任御史中丞王畅与侍御史刁韪,因敬重陈蕃与黄琬,并不向朝廷上奏此事,因此又被构陷为朋党。
王畅被降职为议郎,陈蕃被免官,黄琬与刁韪被党锢。
灵帝建宁元年,迁司空,居三公之列。数月后,因地方发生水灾被免职,翌年卒于家。
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
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中平五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
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永汉元年,董卓掌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
初平元年,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司徒杨彪力劝董卓,董卓对杨彪怒道:“您要阻挠国家大计吗?“
黄琬上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
董卓不回答。退朝后驳议说:“从前周公营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东都以兴隆汉室,这是上天给予的启发,使神明能够安定的事情。大业既未安定,怎么能随便有所迁动,而亏失四海的民望呢?“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力谏他不要这么做。
黄琬回答道:“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不久,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但董卓仍然看重其地位名望,不敢对其加害。
不久,便与杨彪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一说二人得知伍琼、周毖被杀后很害怕,到董卓那里谢罪。
董卓也因杀死伍琼、周毖而感到后悔,于是上表推举二人为光禄大夫)。
同年,在迁都长安后,黄琬转任司隶校尉。他又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
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收捕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二岁。
同年,赵谦复为司隶校尉。当时有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喜爱,数犯法,赵谦收监杀了他。董卓大怒,杀了都官从事,但因为董卓素来尊敬忌惮赵谦,所以没有加罪于他。
转为前将军,被派遣去镇压白波贼,因功封郫侯。
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等人攻陷了长安城,诛杀司徒王允并灭其族,于是以赵谦代王允为司徒,八月病罢,不久拜尚书令。
杨赐,字伯献(一作伯钦、子献)。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
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
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
建宁元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
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因直言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