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2章 斗争,还是隐忍?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2章 斗争,还是隐忍?

施。

第二次“党锢之祸“后,灵帝为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于光和五年正月,大赦天下,并下诏,令公卿根据流传的民谣检举为害百姓的刺史、郡守的宦官子弟或宾客。

上任数月的许戫,在执行灵帝诏令的过程中,对宦官顽固势力的抵制和反抗,缺乏充分的估计,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结果,被他们上下勾结,串通一气,包庇私党,陷害忠良,对真正贪赃枉法、声名狼藉的全不敢过问,却毫无根据地检举了地处边远小郡,清廉而颇有政绩的26名官员。

这些官员的部属及所属地区的百姓到洛阳皇宫门前为他们申诉。

司徒陈耽上书说:“这次公卿的检举行动,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正所谓是放走鸱枭那样的恶鸟,而将凤凰囚禁起来。“

灵帝为此责备了太尉许戫、司空张济。

将被征召问罪的官员全部封任为议郎。

同年十月,许戫被免去太尉职务。

许戫在相位上仅干一年,受到多方制约,难以施展才华。罢相后离京外放,后辞官回到故乡。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杨赐受诏入宫与群臣议论此事。

但他因恳言谏灵帝而违逆灵帝,灵帝于是以发生起义为借口将其罢免。

在张角未起义前,利用旁门左道来扇动诱惑百姓,天下人纷纷扶老携幼前往归附。

杨赐时任司徒,与掾属刘陶商议道:“张角等人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如今若是下令州郡逮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加速祸患形成。应该严令刺史及二千石(泛指郡太守、国相、都尉等),简选流民,派人将其送回原籍,借机削弱其党羽,然后诛其首领,可不费力平定,你看如何?“

刘陶答道:“这就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赐于是上书陈说此计,恰好他被罢免,此疏便被留在宫中。

灵帝移居南宫时,看到了此疏,感悟之下,下诏封杨赐临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当初,杨赐与刘宽、张济一道为灵帝讲学,他认为不应自己一人受封,于是上书请求分出食邑给刘宽、张济,灵帝于是封二人及其子爵位。

不久后,杨赐又担任尚书令,数日后出任廷尉,杨赐以自己并非世代法家出身,于是坚决推辞。

灵帝命其以特进身份回府。

赵温,字子柔,赵戒次孙,赵典之侄,赵谦之弟。初为京兆丞,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遂弃官归蜀郡。适逢家乡遭遇大饥荒,赵温慷慨施放家中积粮赈救饥民,所救活万余人。

初平二年,献帝向西迁都,赵温时担任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因公勤被封为江南亭侯,拜太常。

初平四年十月,司空杨彪因灾异免,赵温代杨彪为司空。同年十二月,因灾异被免职。

兴平元年正月,起任卫尉;九月,司徒淳于嘉被罢免;十月,赵温担任司徒,录尚书事。

当时,车骑将军李傕挟持献帝迁移到北坞,外内隔绝。

李傕素来怀疑赵温不与己同,于是囚禁赵温与坞中,又想转移献帝于黄白城。

李傕大怒,想要派人杀了赵温。

幸好李傕从弟李应,是赵温旧时的掾属,一连劝谏了李傕数日,赵温才幸免于难。

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

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初平二年,在阳人之战后,董卓派李傕为使者来游说孙坚,欲与孙坚和亲,并许以高官厚禄,被孙坚拒绝。

后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大军所过之处被掳杀一空。

当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是颍川人,他在李傕劫掠颍川之前就让族人全部离开了颍川,所以逃过一劫。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随后牛辅也被杀。

李傕等人归来时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贾诩当时在李傕军中任职,便对李傕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

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

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到处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