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柒部:大结局 第1章 子午道

第柒部:大结局 第1章 子午道

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中箭后,创痛甚剧。

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

他说:“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好好辅佐我弟弟!千万不要回到北方去。”

《张昭传》则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托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

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担当克敌制胜保卫江东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无须心中有所挂碍。

张昭等人属意三弟孙翊继承位子,但孙策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约在当日(四月四日)夜里因重伤而过世,享年二十六岁。孙权悲泣不止,张昭劝说孙权,扶起孙权巡视军队,并把孙权继立的消息上表汉室,传达下属。

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以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也不能动怒。

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这个样子,怎么还能建功立业!”

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搜神记》则说孙策死于于吉为祟:孙策杀死了一个叫于吉的方士,此后,每一独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恼火。

这次调治箭伤刚有起色,引镜自照,又见于吉立在镜中,回头看,不见于吉,如是再三。

孙策摔破镜子,奋力大吼,伤口崩裂而死。

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孙策立庙于建业朱雀桥南,其子孙绍被封为上虞侯。

陈寿在传后评论,孙策作为奠基人,但子孙未被封为王爵,孙权于义俭矣。

实际上,这是陈寿对东吴不了解的体现,孙权以谦虚为美德,故此不愿以汉代旧制过分推崇皇族,甚至多次拒绝群臣立亲子为王的建议,这点在尚书仆射存和胡综的上书中都有明确提及。

孙盛从国家大局角度也持不同意见,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统一,宜正名定本贵贱疏邈,不宜给与孙策之子更高的权力与爵位制造内乱机会,此为稳定局势之必要行为,况天伦笃爱,孙权既已将孙策宗庙立于建业,应不会刻意吝于给予地位,这明显是为了稳定国家局势的必要处置方式。

华歆,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

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归顺小霸王孙策,成为上宾。

官渡之战时,出任议郎、司空参军,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曹操讨伐孙权时,担任军师。

曹操封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支持曹丕即位,出任魏国相国,册封安乐乡侯,曹魏建立后,担任司徒。

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

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

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

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

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

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

您不要参与!

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

之后,王芬果然谋反失败,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华歆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

汉灵帝死后,辅政的大将军何进调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和华歆入京。

中平六年,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

初平元年,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请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后,称病不去,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

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