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恰好汉献帝派太傅马日磾安抚关东(函谷关以东),马日磾遂召华歆做掾属。
他向东行到徐州之后,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
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
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
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
孙策占领江东后,派遣虞翻前去说以利害,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
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
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
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
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
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
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
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
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
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
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
谁也没有保证他带着沉重的金银珍宝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
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任御史大夫。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
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
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
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
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当时,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
而华歆以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
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
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
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
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
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
黄初七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睿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
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
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则不然。
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
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
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