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汴夏 > 第三十八章 校阅(二)

第三十八章 校阅(二)

折家自唐代祖先折宗本起,世镇府州,宋太祖创宋后,折宗本三世孙折德扆奉表来归,为宋朝边关大将。

折德扆有一女后嫁给杨继业为妻,就是后世广为人知的天波府佘老太君。不过这佘老太君本姓折,后世人们以讹传讹,误将折太君传为佘太君。

折彦质是折德扆的五世孙,如此算起来,佘太君与折彦质乃四辈儿的姑侄孙关系,那么折彦质得喊佘太君高祖姑奶奶、杨继业高祖姑爷爷。

这层关系,经年累月,如果搁在一般家庭早就形同陌路了,但在这些世家之间,本是依靠联姻巩固地位,平素一直经常来往,故并不因时代久远而有所疏远。

折、杨两家是姑舅表亲。

折彦质与杨存武,系佘太君与杨继业后第四辈同辈,关系亲密就可想而知了。

杨存武却面带愧色,道:“殿下所敬者,乃存武祖宗们的丰功伟绩,存武没什么出息,未能给杨家挣到光,实在惭愧,现在只存身在彦质兄麾下,混口饭吃。”

赵榛笑着宽慰道:“杨统制此言差矣。所谓时势造英雄。杨家兴盛之时,正是契丹肆虐之日,你们杨家祖先向来经略河东,彼时河东地处宋辽前线,大有用武之地,所以英雄辈出,家中名将不可胜数。等到我朝与辽国约为兄弟之国后,北方没有了边患,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杨家自要休憩一番。反倒是西患渐起,而折家与西夏人接壤,难免久历战阵,经受时势锻造,所以折家后来亦一时英雄豪杰并起,恰如当初你们杨家……”

折彦质听了,忍不住抚掌大赞道:“殿下真乃明见千里也!正是这个道理!”赞叹完毕之后,又转头对杨存武道:“所以,存武你不要妄自菲薄,如今金人起自北方,与当初契丹人何其相似?正是你们杨家再建功业的绝好机遇。”

赵榛跟着笑道:“杨统制,堂堂的统制官位在宣抚之下、诸军之上,在小兵看来,已经是天大的、几辈子都攀不上官儿,杨统制还要当多大的官儿?莫不是想把金国打下来?就着它的土地由官家裂土封疆,搞个金王当当?”

杨存武赶紧掩住脸道:“殿下说笑了。”

赵榛这么一开玩笑,房间内的气氛活跃起来。三人有说有笑。

不过,任谁都料想不到的是,赵榛今日一番无心之语恰一语中的。日后赵榛为帝,第一个领兵攻进黄龙府者正是眼前这杨家后人。不过这是后话,在此不语。只说此时的杨存武与众多宋将一样,为金兵凌冽强悍的攻势所惊忧,怎敢想到会有那么一天?

三人又聊了一会,赵榛特意嘱咐校阅时务必见到部队真实的面貌,不要弄虚作假,待折彦质答应后,赵榛才放心地出门,准备去汜水村消遣一番。

历经冬雪之后,暖阳再次照耀大地。

赵榛下了虎牢关,再次骑马跨过汜水桥。桥南边,远处汜水河沿着岸边结着厚冰,唯独桥下始终河流奔腾,浪花飞溅,毫无拘束之势。

从这里到辕门,通行已经恢复正常,昨天警备的士兵早就撤回了,来往的士兵不绝于道,营帐当中士兵穿梭如林。

赵榛透过营帐间的缝隙,可以大略看些景象,只见东面营帐外靠近山丘的空地上,聚集着成排的士兵,鼓点声不断,想必正在列队训练。

赵榛看了一会,又回头看了看,他身后跟随了几人,朱大泰、沈汉、杨存武自不在话下,还有二人却不是赵榛带来的随从。

仔细一看,是昨晚处置金人投书的宋军统领王晏与张宪,赵榛亲眼目睹这二人现场处置军务,十分难忘,出发前他便和杨存武提出让这二人随同,杨存武自是遵照执行。

至于叶复、田垚等文人,赵榛没有带在身边,他与折彦质讲好,这两天让这些人在军营中转转,接触一下军事。

赵榛也去问过秦桧是否一同去,秦桧推脱晚间未休息好,不愿同行,赵榛乐得如此,于是不勉强他。

赵榛回过头看见王晏与张宪默不作声地骑在马上,若有所思。

王晏大概二十上下,是营指挥使,张宪年轻一些,十六七岁的样子,是营指挥副使,不过二人行事风格不同,王晏耿直刚猛,张宪则刚柔并济,处事能力似乎更胜一筹。

赵榛心中暗道,张宪这个名字,也是青史留名之人,眼前这个张宪是不是那个受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张宪?忍不住上前和他两人攀谈了一阵,彼此都有很好的印象。

折彦质的大营离汜水村不远,聊了一会,赵榛已经自北面进入汜水村。

因杨存武在前引道,看守的士兵未作查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