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让开道路,任他们自由地进到村里。
其他士卒仍要持宣抚营的凭据进入村庄。
这些进村的士卒穿的多是时服,天冷都戴着军帽,那种宽大边缘、当中一簇红缨的范阳帽,皮的、毛毡的,因人而异。偶尔一些都头指挥,肩甲护腕不脱,挎刀不离身。
进村的人流虽称不上络绎不绝,但一路上三三两两,汇聚到村中,已经蔚为可观。
赵榛身处村庄之中,才发现村里村外完全两种景象。村外肃穆有序,村内熙熙攘攘、喧闹嘈杂,俨然一个热闹的集镇。
村中但凡空敞的地方全摆满了摊头,村庄中心尤为热闹,各家民房,大开院门,拼命地将商铺塞进去,能塞多少便算多少,商铺之中留着的小路,需要两人侧身方能挤着通过。
赵榛等人将马匹交给村头的士兵看守,随着人流慢慢汇入村中各处。
村内商铺五花八门,可谓衣食住行一样不落。针头线脑、车架马鞍、游火灯烛、刀枪箭矢,衣裳剪裁缝补、车轮接续翻新、室内陈列摆设、铁炉火烧锤炼……比比皆是。不过最多的还是饭店酒肆,间或无数的小吃店面。
赵榛见此人间景色,心情无比舒畅。
“想不到,前线重地还有这么一片小天地。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