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童谣轻哼一声,唾弃自己的心软。
“啊!”
突然,冬阳在路上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扣人心弦,童谣瞳孔一缩,吓得魂都快丢了,赶紧上前扶起冬阳:
“摔到哪了?没磕到吧?出血没?”
五岁的孩子多脆弱啊,皮肤像蛋白一样,指甲按一下都能起印子。冬阳摇摇头,伸出手掌,上面沾着泥沙,被水泥路磨得通红。
她心疼坏了,问:
“腿伤了吗?”
夏天的衣服都单薄,冬阳咬着嘴唇,拉起裤腿,才发现膝盖磨破了皮,万幸的是并不严重。
阮茜吹了吹冬阳的伤口,童谣则蹲在前面,背对着冬阳,说:
“上来,小姨背你回去。”
家里就有药品可以处理伤口。
但冬阳不是娇气的孩子,脸皱成了苦瓜还坚持要自己走,最后被童谣一把捞了起来。
“不舒服跟小姨说。”她掂了掂,对她来说,三四十斤挺重,但能接受。
冬阳的眉头舒展开,脑袋轻轻埋在她的颈窝里。
“我还以为童老师会让冬阳自己走回去呢。”小姑娘感叹,“我来背吧,我体力好一点。”
“为什么?”童谣很意外,同时捍卫自己的身体素质,补充道,“我体力也不差。”
“现在不都这么说么,孩子摔了,自己爬起来,以后性格会更坚强。”阮茜想了想,“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好像是有这种说法。”
童谣笑了笑,扭头,可以碰到冬阳的额头,“不过,我觉得,孩子摔倒了,多关心一点,能给她更多探索世界的勇气吧,我也不想让她太坚强。”
她的声音渐渐放轻,“也不想让你那么坚强。”
阮茜脚步一顿,心跳也漏了一拍。
第一百二十九章:复读生
到了高三,大多数高中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新人。
复读生。
一中自然也会接收,不过,一中只收成绩足够好的,这算是半个悖论——成绩好的学生很少复读。复读生入校考试有几十人参加,最后只录取了四个,分别分配到了二班,四班,六班和七班。
然而,一提到复读生,家长群里就开始含沙射影了。
有家长们埋怨复读生占了他们孩子的资源,认为复读生多学了一年有优势,说不定哪个孩子就因为一个复读生被挤下去了。这样的话语具有煽动性,很多本觉得无所谓的家长,也开始对学校接收复读生表达不满。
“我都不知道拿这些家长怎么办了。”李汉强在办公室诉苦,“家校互联也太麻烦了。”
家校互联,是楼彧走马上任后立刻开始执行的制度。每个班要成立家委会,听上去很靠谱,可以和老师一起监督孩子,家委会也是由家长中的“精英”组成,整天在群里转发育儿心经,然后就是一群家长排队似的大拇指表情,整得跟粉丝刷屏一样,童谣都忍不住屏蔽了。
她觉得家委会制度挺不好的,能进家委会的都是富裕的家庭,硬生生在群里分出了上下级。好像班里的孩子因为父母不是家委会的就低人一等了一样。
“李老师打算怎么处理?”童谣看了眼家长群,发现家委会又转发了一篇名叫《高考的独木桥,你想让孩子和复读生一起走吗》的文章。
“装瞎子呗。”李汉强摊手。
谁让这帮家委会也是平时明面上马屁拍得最响的,不好让他们面子上过不去。
“小姨。”坐在她座位上用电脑看动画片的冬阳糯糯地喊,“qq上有人找你。”
“来了。”童谣才注意到手机qq被后台杀了,过去一看,是主任叫自己过去,“小姨出去了,你乖乖的,别给老师们添麻烦。”
“哪有哪有,”李汉强在一旁笑,“这是我见过的最乖的孩子。”
现在是下课时间,她远远地就看见主任的办公室门口围了几个学生,还有女人的大吵大闹。
“……说好了给我女儿放到实验班,你们放到七班不是出尔反尔吗!哎,你们这学校怎么这样啊?我女儿高考六百多分,放哪个学校不能进实验班?你让她进七班,你早说啊,那我们就不来了!”
“妈,别说了……外面有人……”
“我就要说!你别嫌我吵,我在这说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你!你以为我想啊?”
“这位女士,你冷静一下。学校有学校的安排,我们当时说您女儿‘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