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 第132节

第132节

第235章顶级工艺

机床属于精密机器,降温时间必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将铸件内的应力值尽可能的衰减到最低。

所谓应力,就是金属材料在遇热或者其外在因素干扰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

如果物体材料不同,外力作用不均匀,各部位受热不均等都会产生应力。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应力,也就是去除这个物体内部的作用力,防止金属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形态的变化。

就拿面前这部被拆成零件的机床来说,金属内的应力值已经远远超过后世标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机床规定使用寿命才只有八年,包括两次维保,总使用寿命是十八年,不到后世机床的一半。

而导致这台机床应力过大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铸件的降温时间和开箱温度没有掌握好。

所以,在铸件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让液态铁水降低凝固温度点,另外,还要尽量让降温过程缓慢,说白了就是保证铸件在砂箱内有尽量长的保温时间。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在后世对于铸件的640开箱温度已经形成了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那就是铸件开箱温度在二百至三百度之间,而如果能等到二百度以内开箱时效果则最好,

而在现代机床行业刚起步不久、还没有指南的情况下,许多铸造厂就会选择高温开箱,堪德梅机械厂也不例外。

在五百至六百度的时候开箱,高温铸件将会暴露在空气中,等同于在流动空气中进行整体淬火,中间产生的应力大的超过想象,这样对机床铸件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极其不利。

一台好的机床,绝对离不开好的机床铸件,而好机床铸件是用优质材料和优秀工人做出来的,

好机床铸件的标准,必须具备高强度、低应力、良切削、超稳定的特性!

如果是低劣的机床铸件,就算有世界顶级主轴和丝杆、导轨以及大师级的装配,装配出来的机器性能依然是差强人意。

所以,沈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机床铸件进行二次锻造,去除金属内的应力,使其更加稳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共振导致精度偏移。

沈卓认为,如果把机床铸件内的应力全部去除,再把铸铁车身换成大理厂铁身,这台机床的精度至少能提升五分之一。

但提升五分之一的精度还远远达若^&水"不到沈卓的要求,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手工打磨绝对平面。

所有高精度机床都是由低精度机床制造出来、再由人工手工打磨而成,这可以说是所有人的共识,

不只是机床,其实这个问题就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从一无所有开始制造生产工具是一样的。

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在具备一定智慧后最开始使用石头作为工具,然后在生活或狩猎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将普通石头加工成更加精致的石头。

然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抛弃石头加工难度更高的青铜、铁器等制品,最后发展到今天开始加工制造纳米级产品。

所有工具产生的过程都是从粗糙到精密,通过不断配比、找到标准、然后把标准精细化,再由工人手工打磨成更精密的工具。

接下来,沈卓用了三天的时间准备,好在机修厂的东西比较齐全,清单上所需要的原材料包括小型铸造钢炉都会沈卓运到了恒温车间。

这个时候副厂长的特权就显现了出来,他一声令下所有部门全力配合,仅用了一天时间,沈卓改进机床所需要的一切设备全部就位。

接下来就是沈卓一个人的活儿了,他要改进机床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机械导轨的滑动面。

机床机械系统的总体精度是由系统内各个环节的精度构成,但是不同环节的精度对系统总体精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对机床机械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导轨部分。

在机床处于运行状态下,机械的运动部分是被导轨限制的,而导轨的精度就直接决定了机械运动的精度。

超精密机械导轨的滑动面被称为绝对平面,要求精度在万分之一毫米以上,在现在这个工业机械并不发达的年代,没有任何机械能够加工出这种绝对平面,只能用手工的方式加工。

这一切说出来容易,但要做起来难度太高了,要想制造出一个绝对平面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时加工平面上沾上颜色的部分和对照平面上掉颜色的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