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山风拂面 > 第14章 欢度除夕

第14章 欢度除夕

儿谈天说地、相互打趣,在这平凡又遥远的大山深处,他们齐聚一堂,栽种着年轻的梦想,记录着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

时至午夜十二点,全村人都开始“守岁”了,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文辉抱出刚买的大花炮,摆在院子中间,几个人围成半圈,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寂静的夜色又重新被烟火的光明和爆炸声点燃了。一道道灿烂的烟柱划破了漆黑的夜空,一朵朵炸开的烟火照映着大地,一张张年轻的脸,一颗颗单纯的心,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共同度过了属于他们的欢乐的除夕夜。

尤家村的大年初一也是热闹非凡的一天。

这天,周围村子的人们都要编排起自己的秧歌队伍,敲锣打鼓地赶来尤家村对面的庙梁上参加大年初一的盛大庙会。

这个土庙供奉着周围几个村子共同信仰的神灵,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而且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和庙会风俗至始至终都没变。每当出门挣钱或是家里有大事安排的时候,人们的第一选择就是来到这里杀鸡宰羊、烧香烧纸、虔诚祈祷,这多少算是他们的一种希望和寄托啊。

这座土庙的地理位置选得也颇为讲究,这是一小座突兀向前的黄土山梁,它的面积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刚好可以遥望到周围的几个村庄,从这里不仅可以看见各村的全貌,还可以看见下面广阔的桥洋河坝,这老一辈人的眼光真是精心独到。

现在,这座沉寂了一年的土庙又开始欢腾了,可以看见从各村通往这里的大马路上那五彩缤纷的秧歌队、锣鼓手和看热闹的村民正向着这里赶来。

所有人都面露笑容,暂时放下了一年的辛苦疲惫,安心地沉浸在这期盼已久的盛会中去了。

等各村的秧歌队到齐,这场空前的盛会就会开始,小涛、文辉和萧萧自然是尤家村秧歌队的一员,宝强和许明不擅长秧歌,他们就当起了锣鼓手,金柱生性腼腆,他只是默默地躲在人群里探头探脑地观望。

庙会最热闹的程序就是“踩字”了,这时候,村里最有名望的阴阳先生也就是萧萧的爷爷就会大显一番身手。他那花白的长须,消瘦的面容,颇具长者风度。他站在人群最前排,腰缠红布,头戴礼帽,开始焚香烧纸,占卜打卦,他嘴里一边念一边唱,手里还十分娴熟地敲打着铜制家什,几个村子的锣鼓手在他的带领下也跟着他的节奏一起敲打。

于是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敲击声便将这庙会的气氛烘托到极致。

响彻云霄的礼炮,青烟缭绕的香火,摩肩接踵的村民,翩翩起舞的秧歌队,今天,热闹而欢腾的北固山,展现出了一年中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

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他们的这项传统习俗在人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这是他们共同的乡音和记忆,它不仅富有大山的人文情韵,而且百年传承,历久弥新,成了这里每年大年初一最主要的新年盛会。

大年初二基本上都是互相叫客,你来我往,欢乐异常。初二之后,有的闲不住的村民就开始干起了农活儿,有的则开始筹备起了新的一年的打工旅程。

文辉和金柱在初五的早上拉着行李离开了家,继续到南方的工厂里去了。这是他们的人生之路,这是属于他们的生活。

每年的这段时间,尤元奎就很是焦躁不安,所有人都要为去哪打工而发愁,他也不例外。去年打工的地方他是去不成了,因为那里的工程已经干完,剩下的工程因为寒冷还没有开工。今年他打算和村里的五六个同伴一起去南方的一个高原地区,那里的工地有一些使力气的活,或许可以挣到钱呢。

十来天过后,欢乐的新年很快便结束,现在,村里大部分成年人都已走得差不多了,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向了远方,留下了若干妇孺老人独守家门。那么,剩下的元宵节自然就没多少人过了。

实际上,正月十四、十五这两天是最值得农人庆祝的日子,这是一个极其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佳节,是纯粹的劳动人民的节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八方来财,喜迎新春。

尤家村的元宵节别有一番乡土风味。“十四的月亮十五圆”,老人们管这两天的庆祝活动叫做“迎灯”或“烤年火”。

在正月十四的晚上,人们吃过水饺等高级面食以后,全村各家各户的娃娃们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扎火把”了。小涛、文辉和金柱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每年都在一起互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