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 第150章 派兵护送

第150章 派兵护送

即便派兵协助安艺武田氏挡住大内、毛利氏的进攻,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呢?怕是除了一个好名声,什么干货都捞不到。

“那吾等就先行告辞了。”在得到一个还算满意的答复后,香川光景等人便向义重和武田元光拜别。目送他们远去后,武田元光也是二话不说转身离去,独留义重一人坐在原地。

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当着众人的面驳了武田元光的面子,是不是没有顾及他的感受?作为一名穿越过去的现代人,义重想的可能现实了些,以至于忽视了义理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轻视了安艺对武田元光乃至整个武田氏的重要性。

想着想着,他自己竟也有些犹豫了。就在此时,小姓来报,说是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求见。

听到这两人从丹后赶了回来,义重顿时喜不自胜,赶忙命人将两人引到“松之间”,自己稍后就到。

虽说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一同拜见义重,但两人事先并未约好,前者是来汇报新本城的进度,后者则是来汇报检地落实情况的,两人只是正巧在门口遇见罢了。

来到“松之间”,先是由山本重幸汇报了若狭武田氏新本城的建设情况。

按照之前的实地勘察,义重和山本重幸选定了位于舞鹤湾畔的爱宕山作为新本城的所在地。此山高约六十三丈(210米),南面和西面都是断崖,东北方向有一山脊坡度较缓,联通了另一座高约五十七丈(190米)的山(暂且称为爱宕北山),形成了典型的“两山”体系。

山系的东北角延伸到舞鹤港附近,毗邻丹后街道,山下平原广阔,适于发展城下町,且田边城就在附近,便于对城中的一色义信等一色氏残部进行掌控。

山本重幸建议在爱宕本山修建本城,爱宕北山修建诘城,构建“两城防御体系”,并在连接两城的山脊上沿着山势修建多个曲轮,外围辅以土堀,以增强整体防御性能。

这一建议得到了义重的认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半年多时间里,山本重幸先后完成了绳张、普请等工作,眼看就要进行作事了,便来向义重汇报一下现阶段工作。

很多人以为城池的建设就是“普请”,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整个筑城流程其实分为选址(勘定)、绳张、普请、作事以及城下町建设。

其中,选址不用多言,就是考虑防御、交通、贸易等要素勘察选定筑城地点。

绳张则是设计环节,这个环节非常考验筑城者的能力,他需要在图纸上画出曲轮的配置,设计堀、垒、虎口和道路的位置,是建造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的前提。

普请则是筑城的土木工程环节,包括开掘堆土,夯建曲轮基础,建造天守台和橹台。使用石垣的城还要完成石头的切割、搬运和堆砌等工程,为城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事指的是筑城中的建筑工程环节,包括天守、御殿、橹的建设,就连木雕、邀请画师绘制隔扇画都属于这一环节。

由于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城主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安全,因此相对普请,需要更为精心和仔细。

历史上,江户幕府建立之初,德川家康曾发动“天下普请”,召集天下大名兴建了许多城池。

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的是,那些大名的分工也是分远近亲疏的,普请这种“力气活”一般是交给外样大名的;而关系城主安危和生活舒适度的作事则是交给亲藩和谱代的,由此可见作事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最后便是城下町建设,一般的国人、豪族可能并不存在这个环节,但以若狭武田氏现在的体量,以及对工商业的重视程度,城下町的建设不可或缺。

不仅要修建家臣“城下集住”所需要的屋敷,还需要为町人(商人、手艺人、普通百姓)提供经营和居住的场所,这些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城下町前期能否吸引更多商人聚集。

听完山本重幸的汇报,义重心里很是满意,但是对于天守的建设,他还是提出来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五重五阶我觉得有些太招摇了,三重三阶或者三重四阶便足够了。至于连立式的天守,看起来确实宏伟,但本家确实没有实际需要,还是按照独立式天守建设吧。”义重说道。

“臣明白了。”山本重幸欠身回答道。

随后便是香川盛久汇报检地的情况。据他所说,总体上,整个检地过程相对顺利,特别是若狭和敦贺的国人,并未产生过激反应;

但是丹后就有点复杂了,从“五公五民”一下子降到“一公二民”,降幅超过三成,虽然没引起大的骚动,但许多国人还是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