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040节 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040节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八月初举行,考中了就是举人,也叫孝廉。朝廷规定每年全国录取多少举人,各省按人口多少,少者数十人,多者一百几十人,全国总共录取一千多人。考中举人就有了出仕做官的资格。这是读书人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考前是秀才,考后如果中了,是举人,两者可谓有着天壤之别。秀才只是拥有一些政治、经济、身份、社会地位上的少许特权,但不是官员,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举人才是。对秀才,底层老百姓会很尊敬,但社会地位稍高的人其实是看不上的,秀才和举人的区别从人们的称呼上就能看出,秀才是“穷酸秀才”、“落第秀才”,举人则是“举人老爷”。举人第一名即省第一名称为解元,唐伯虎就是乡试第一的“唐解元”。

会试,又称春闱、礼闱,在乡试后次年二月九日至十五日举行,举行地点是京城礼部,全国各地的考生必须统一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就是俗称的“上京赶考”,每次录取三百多人,考中了就是贡士。举人一般只能在地方当官,贡士可在地方当级别更高的官或在京城当京官。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这是最后一次考试,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考中了就是进士,因为是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所以考生在通过殿试后就有资格被称为“天子门生”,在皇帝面前自称“学生”。前三名列为第一甲,赐予进士及第,正是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若干人,赐予进士出身,第三甲也若干人,赐予同进士出身。考上进士后,大好锦绣前程就摆在面前,封侯拜相就有希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先后当了解元、会元、状元,就会得到“大三元”的殊荣。

科举制持续一千二百多年间,荣获“大三元”的只有21人,包括17位文状元和4位武状元,荣获“六首”“六元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的,历史上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的黄观,二是清朝的钱棨,都是一代神人。

“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想到在后世游过了应试教育的苦海,现在还要跳进另一个苦海游一遍。”看着手里一看就让人昏昏欲睡、催眠作用堪比安眠药的在离京前买来的四书五经,夏华仰天长叹。

结合原身的记忆,夏华在车辚辚声中开始温故而知新。

夏华一行这一路上的速度并不快,因为天气恶劣,道路上积雪深厚,加上要爱惜马匹,所以只是马匹慢跑的速度,比人快走稍快点。

大明朝国都燕京也叫顺天府、北平府,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即北直隶,与之相对的是以应天府即南京为核心的南直隶。顺天府下辖十个府,出了京城一路向南,便进入了保定府。

风雪呼号,夏华缩在马车里看向外面,虽然谈不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也是十里八里都见不到一个人影,举目望去,只有被大雪覆盖的田野、平原、山丘等起起伏伏的雪地和冻结的河流,一片萧瑟死寂。这年头出远门跟后世是两码事,极不方便,别的不说了,在后世出远门有导航,这年头有吗?迷路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

夏华暗暗有点后悔,自己似乎不该这么着急,完全可以在京城里过完这个冬天再出发,但转念又一想,得了吧,受小冰河时期影响,明末清初时华夏北方的冬天是很漫长的,甚至会持续小半年,等这个冬天结束了,时间都已经是明年夏天了。

“这场明清小冰河时期持续时间是很长的,记得根据后世专家们的研究结果,从西元1500年就开始了,气温明显一年年下降,进入明末也就是西元1600年至1**4年明朝灭亡,正是最寒冷的阶段,就连长三角地区甚至珠三角地区都下雪结冰,一直持续到西元1700年左右才结束,前后长达两百年之久。冬天既漫长又奇冷无比,夏天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场小冰河时期直接导致全国粮食产量骤然减少,处处爆发饥荒,还有瘟疫,继而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战争、战乱…哀鸿遍野、曝骨履肠、易子而食,华夏神州为之惨不忍睹。”

夏华高瞻远瞩地思索着——

既然我掌握着“天机”,就必须未雨绸缪,全力挽救千千万万的华夏同胞。该怎么做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既然华夏大地在小冰河时期已经不太宜居,华夏人与其抱残守缺、坐以待毙,不如走出华夏本土、开拓华夏之外。当然,这不是说不要华夏故土了,而是要像欧洲人那样开拓海外殖民地,从海外获取大量资源和财富反哺本土。

世界七大洲,南极洲肯定没什么价值,亚洲、欧洲、非洲是东西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