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朕在,不会让你去宗人府坐冷板凳的。说到底,朕是皇帝!只有臣子听从皇帝的,哪有皇帝听从臣子的?”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夏华再次一脸感激涕零地向万历帝行礼道:“下官定当肝脑涂地、鞠躬尽瘁地回报陛下。”
万历帝的这番让夏华“感激涕零”、用于拉拢夏华的话其实半真半假,当然,夏华的“感激涕零”也是半真半假,君臣俩都在演戏,看破不说破。夏华生于万历元年即西元1573年,他今年十六周岁,朱尧姬生于隆庆四年即西元1570年,比夏华大三岁,她今年已十九周岁,按照这个时代的观念,朱尧姬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北宋时,男十五岁、女十三岁婚嫁,南宋时,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婚嫁,明朝跟南宋一样。两年前,朱尧姬十七周岁就该嫁给王昺了,结果被夏华“横插一脚”,为嫁给夏华,朱尧姬在京城等了他两年,拖到现在,她再不出嫁简直要成笑话了。
万历帝当面告诉夏华,他和朱尧姬的婚事会“尽量从简”,这是“为了你好”,不算虚话,但还有一个原因:万历帝手头没什么钱了,国库承担不起,他的私人小金库既吃紧又舍不得。
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大明朝本来欣欣向荣,国库积蓄不少,但在万历帝亲政掌权后,他花得太多太狠,比如万历帝给自己修的陵墓,动工于万历十二年,预计完工于万历十八年,足足耗费八百万两银子,虽然经过夏华对万历帝“泄露天机”,万历帝下令暂缓了这项工程,但已经修建了大半,耗费掉差不多五百万两银子。须知,大明朝此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除了万历帝本人大肆花钱外,他身边的人也挥霍无度,比如他弟弟潞王朱翊镠。朱翊镠权力欲很低、不参加朝政,他把他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如何变着花样地糟蹋钱上,加上李太后、万历帝对他的宠信和放纵,他的花钱数量和速度都堪称惊人,比如七年前他的婚礼,足足用掉了近四万两金子、十万多两银子、宝石八千七百多颗、珊瑚和珍珠两万四千多颗,其它奇珍异宝不计其数…满打满算,他结个婚花了不少于一百万两银子,为了他结婚,万历帝甚至挪用了九十多万两银子的军费并把整个京城的珠宝都给买空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这七年里,朱翊镠待在京城整天吃喝玩乐,同时,朝廷把河南卫辉作为他的封地并在当地大兴土木修建他的王府,预算高达近六十八万两银子,让全卫辉乃至全河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就在今年即万历十七年,朱翊镠总算要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就藩了,倒霉的户部又要替他筹办安家费,万历帝给户部下的指标是“三十万两金子”,也就是二百四十万两银子,看这势头,万历帝是要一次性给足他弟弟一辈子的花销,可怜的户部尚书宋纁都快被逼得上吊了,一方面拿不出这么多钱一方面被万历帝逼得喘不上气,无奈,只得上书撂挑子不干作为抗议,万历帝大概也觉得自己把户部逼得太狠了,于是下令减免三分之一,从三十万两金子减为了二十万两金子,当然了,二十万两金子即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还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如此,万历帝哪有钱给夏华和朱尧姬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或许,夏华可以自掏腰包办婚礼,但也不妥。这场婚礼只要办得盛大,那帮磨牙霍霍的御史、六科给事中肯定借题发挥地对夏华大喷特喷,办婚礼的钱如果是公家出的,那夏华和朱尧姬岂不是糟蹋民脂民膏?一个“穷奢极欲”的大帽子就要飞到夏华头上了;办婚礼的钱如果是夏华自己出的,问题更大:状元郎驸马哪来那么多钱?原来是秘密经商来的?状元郎居然暗中从商做生意?简直是有辱斯文!成何体统?更不能当官了!
所以,夏华的这场婚礼注定会办得不盛大,公主府也不会修得太豪华。
出于对夏华和朱尧姬的几分愧疚,万历帝一边跟那些朝臣据理力争让夏华得以当官一边对夏华向他提出的几项请求都听了进去。
四月初,夏华搬进了万历帝赏给他的那座宅子也是以后他的驸马府,同日,卢泰、杨江、刘时俊、胡世赏、袁可立齐聚在夏华的新家里。
刘时俊和胡世赏都通过了朝考,跟袁可立一样进入了翰林院,卢泰和杨江则即将回老家,他们会先返回忠州拜谢秦夫子,然后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