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45节 注定不顺的官路

第145节 注定不顺的官路

多多少少的缺点,但都不是坏人,张首辅不用说,一代名臣,能力没话说,李太后也是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冯保虽是太监,但他却为人忠厚明理,堪称政治家,并且他不但是政治家,还是书法家和音乐家。此三人也不搞什么阴谋诡计争权夺利之类的东西,都把心思放在万历帝身上,有此三人尽心尽力,万历帝当皇帝后的前十年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操心,“万历中兴”的大好局面就是在这十年里被开创出来的。

然而,张首辅、李太后、冯保正是因为都对万历帝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代明君,所以都对他很严格,继而不可避免地有点“揠苗助长”,因为万历帝在当皇帝时是没有爹的,管教他的张首辅承担了一个亦师亦父的角色,对他的教育大事既呕心沥血也十分严格,严格到了严厉的地步,身为臣子的他如果觉得万历帝做的不对,轻者劈头大声呵斥,重者用板子打手心,李太后“望子成龙”心切,她看到张首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对他十分欣赏和尊敬,不管张首辅做什么,她都全力支持,张首辅搞的万历新政和“张居正改革”之所以取得累累成果,离不开李太后的支持,李太后对“万历中兴”的开创也是功不可没的。

眼见张首辅管治这么大的国家都是小菜一碟,何况管个孩子?所以,李太后非常放心地把管教万历帝的事都交给了他,从来不护犊子,还全力配合张首辅,当万历帝在张首辅那里受了委屈想要在娘亲这里获得安慰时,得到的却只有更严厉的呵斥和罚跪的命令,当万历帝对娘亲撒娇赌气耍性子时,得到的是“看我不把这事告诉张首辅”的恐吓,至于冯保,则是在旁一唱一和,还专门紧盯着万历帝随时去给张首辅、李太后打小报告,导致万历帝小时候终日活得战战兢兢。最严重的一次是万历八年某天,万历帝喝醉酒闹出了一点不大不小的事,冯保立刻打小报告给李太后,李太后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废黜了万历帝,另立万历帝同母弟弟潞王为新君,直把万历帝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哭泣哀求忏悔多时才让李太后气消。事后,万历帝身边一大批他宠信的太监都被张首辅、冯保或撤职或驱逐了。这种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所以万历帝当初化名马三公子时曾对夏华说“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在背后打小报告的人”。

张首辅、李太后、冯保对万历帝的态度跟天下绝大部分父母长辈一样,“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呀”,并且他们三人关系紧密,互相不勾心斗角,而是结为同盟,联手“对付”万历帝,对万历帝来说,外有张首辅,内有冯保,上面还有一个李太后,这个铁三角把他管得死死的,可想而知,他们三人既是万历帝成长的三大依靠,也是压在万历帝头上让他喘不过气的三座大山。另外,张首辅和冯保虽然都不是坏人,但是,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多年的大权独揽、治国的成功、获得的崇高威望和声誉让张首辅也有些得意忘形,曾说出“我非相,乃摄也”这种惊世骇俗的话,意思是我其实不是宰相,而是摄政(王)。冯保也仗着张首辅、李太后的信任,对万历帝越来越有恃无恐、缺乏尊重,先后做出不少让万历帝愤恨记仇的事,比如在负责永宁公主朱尧媖的婚事时把朱尧媖当成“货物”进行“拍卖”从而大肆收取贿赂。

万历十年即西元1582年,张首辅病逝,当了十年有名无实的皇帝的万历帝一下子翻身农奴把歌唱,三角形的结构是最稳定的,原本把他管得死死的铁三角缺掉了一角,另外两角自然也随之断裂,他彻底地自由了。小时候,万历帝对张首辅和冯保是又敬重又惧怕又信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一直压抑着的青春叛逆期、积怨情绪的反弹,他对张首辅和冯保转为了怀疑和怨恨,他越来越感到憋屈:我已经成年了,为什么还管着我?我可是皇帝,你们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甚至骑在我头上?这个天下,到底谁说了算?我难道连我自己的事都不能做主吗?在万历帝心里,曾被他多次感激和称赞“先生大功,朕说不尽”的张首辅俨然就是大权独揽、目无尊长的当代霍光,只不过死得早而已,于是,张首辅一死,他立刻对其秋后算账,曾被他一口一个亲热的“大伴”的冯保也没被他放过,被贬去了南京,全家被削去官籍,其弟冯佑、其侄冯邦宁都死在了监狱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