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以从山东、湖广等地划分了大片良田给他,但他还不知足,又攫取了四川、江淮等地的盐茶赋税作为他的私人收入,比潞王更贪得无厌。
这是明末社会经济的一个缩影:本该属于朝廷国库的财政收入被这些皇室宗亲给瓜分吞掉了,加上那些形形色色的权贵和官商,于是,老百姓穷困潦倒,朝廷国库也拿不出银子,因为国家的财富尽数流入了皇亲国戚权贵官商的腰包。
朱常洵最终自食其果、恶有恶报,崇祯年间,全国大灾大难不断同时民变蜂起,他的福王府外处处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惨状,但他却在王府里守着金山银山钟鸣鼎食、醉生梦死,老百姓饿死无数,他一毛不拔,官军没有军饷,他也一毛不拔,最终,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洛阳城,他多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尽数成了起义军的战利品,至于他本人,据野史记载,足有三百六十多斤重的他被抓到李自成面前跪地嚎啕苦苦求饶,李自成下令把他跟他花园里养的梅花鹿一起丢进大锅里煮成“福禄(鹿)宴”犒赏三军,也为被他祸害多年的河南万民解恨。
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之间选一个支持,夏华当然选前者。
走出皇宫时,夏华回头看了看,这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皇宫里其实隐藏着不知多少丑恶和阴暗的东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夏华不傻,他虽然不知景阳宫事件的全貌,但他多多少少地猜测出了一些东西。那晚,夏华在进宫并遇到张诚后就感到很多地方不对劲、有古怪,张诚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出行应该前呼后拥,但他那晚却只带了两个小太监,显然不合常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要做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身边不能带太多人,只能带少量的心腹亲信或用完后就灭口的一次性工具人。
除此之外,在无忧假扮的蒙面人刺客出现时,夏华发现他所在地方周边附近居然没有一个侍卫,空旷得很不正常,皇宫里难道不应该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吗?既然反常,就说明有人搞鬼,刻意地安排了这个情况,为了不让“闲杂人等”看到张诚接下来要做的事和夏华入宫后的路线。张诚和他背后的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买通很多人,知情者越多,越易泄密。
还有,张诚在发现无忧假扮的蒙面人刺客后居然没有大喊大叫报警,而是采取冷处理,为何?因为他不想惊动很多人破坏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夏华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他不是纯正的君子,但也绝非好色之徒,那晚,他“色胆包天”情不自禁地对朱尧姬动手动脚还动嘴,这不是他的本性,因为他被人下了药,药就在那碗热腾腾的姜汤里。
这一切都是一个局,一个毁掉他也毁掉王恭妃和皇长子的局。
恨夏华、想要除掉夏华的人是不会直接动刀杀人的,那太低级了,毁掉他更好,让他变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生不如死不是更好么?
张诚不是幕后主使,他只是一个计划的执行者,幕后主使是谁,夏华已经猜到了几分。
万历帝放夏华一个月的假、一个半月没召见夏华,肯定是忙着查清和处理收尾这件事,在察觉到幕后主使可能是谁后,他选择了“息事宁人”,有时候,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幕后主使是身边很亲近的人,把真相公布于众就等于打自己的脸、让自己被外人揪住把柄,何必搞得那么尴尬呢?于是,万历帝让张诚“得急病暴毙”了,又处死了那四个老宫女和小太监,既是杀人灭口也是杀鸡儆猴,以此敲打一下某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保住了体面,所有人都装作这事从来没发生过,继续和和气气。
至于夏华,万历帝知道他只是一个无辜的倒霉鬼,当然不会惩办他或灭他的口,毕竟万历帝想要实现他的雄心勃勃的新政和干大事计划离不开夏华,夏华自成为状元踏入官场后对他也是忠心耿耿,还为他办了好几件大事,他要是卸磨杀驴,以后谁还敢投靠他跟他一起对抗文官集团?
“有时候,必须装糊涂啊!”夏华把他的视线从皇宫的红墙黄瓦上收回来,摇头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