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67节 国家需要做实事的人

第167节 国家需要做实事的人

全国各地考生们还不挤破头来他家酒楼吃饭从而沾沾文气?

“呵冻提篙手未苏,

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

随着孙承宗的一首《渔家》,众人纷纷称赞。

夏华也连连点头,孙承宗的这首《渔家》是众人玩吟诗游戏要求根据桌上的菜为题材、他便以一盘鱼为题材即兴吟出,但这首诗并非俗套的附庸风雅,而是以此表达他对社会基层广大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大多数画家、诗人、文学家等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渔家生活是多么多么充满闲情逸致,在他们笔下,起早贪黑、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的渔夫等社会基层老百姓的生活是轻松自由的,而在官场上打拼、衣食无忧的他们却是痛苦的,这简直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社会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哪有那么诗情画意,只有艰难辛苦,那些士大夫要么不去真正地体察民间疾苦,要么没有勇气说出实话,想当然地美化艰苦,实在令人不齿。

“公玉兄,”孙承宗谦虚地向众人回礼后,想起什么,好奇地看向夏华,“我好像从没见过你吟诗作词呀?”

袁可立笑道:“了解公玉兄的人都知道,他不擅长吟诗作词。”

“不见得吧?”孙承宗不相信,“我记得公玉兄在殿试考卷上写的那首词,可真是古今少有、荡气回肠!令人震撼叹服!”他情不自禁地高声吟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吟诵完,孙承宗目光炯炯地看向夏华:“通过这首词,我非常肯定公玉兄在诗词上造诣极深!公玉兄,你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美中不足的是,怎么就一首呢?再来一首吧!”

夏华笑了笑:“正如礼卿兄说的,我确实不擅长吟诗作词,因为…我觉得我辈身为官员,能不能吟诗作词是次要的,没必要在这一点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袁可立、孙承宗等人一起看着夏华:“愿闻公玉兄高见。”

夏华正色道:“诸君,朝廷选拔我们,授予我们官职,是希望我们为国家效力,为官者,必须德才兼备,德自然不必多说,至于才——什么是才?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就是才?非也!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固然是才,但此才只是才的一种,若把二者划上等号,就太过于狭义了,广义的才就是百行百业、利国利民的一技之长。我大明眼下虽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但必须居安思危,万一天下大乱、社稷倒悬,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可平定天下、重整社稷否?贼寇蜂起、匪盗丛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可杀贼剿寇灭匪除盗否?天灾无情、人祸惨烈,百姓万民深陷于兵灾、旱灾、水灾、蝗灾、瘟疫、饥荒的水深火热中垂死挣扎,舞文弄墨、吟诗作词可救灾安民否?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国家需要我们这些官员和才子掌握的,是能够协助皇上经世济民、做实事的才干。有这样才干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之才。”

袁可立、孙承宗等人都听得心悦诚服:“公玉兄此话真是鞭辟入里的至理名言!确实啊,吟诗作词只能作为闲暇之余陶冶情操的爱好,我辈为官者,如果只会吟诗作词却不懂得如何为皇上分忧、为国家排难、为万民造福,那只是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

“哼!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忽然,某桌上响起一个很不和-谐的讥刺声音,“德才兼备?才不才的先不谈了,夏驸马,你的德呢?你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说德才兼备?真是恬不知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