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着齐俊写好勒索信后,夏华看到杨江在旁用眼神示意他,两人走到房屋外。
“公玉兄,我非常赞同你的做法,对这种小人是绝不能手软退让的,但…你确定你勒索潞王不会把事情闹大?”杨江有点担忧。
夏华笑了笑:“事情难道还不够大吗?”
“我的意思是…”
“平波兄,你听我分析。首先,想要对付我的人是谁?是齐俊?还是潞王?这并无定论。我跟齐俊有仇,跟潞王则无冤无仇,潞王难道因为他小舅子跟我有仇就要对付我?这说不准,也许潞王是知情者甚至是齐俊的支持者,也许潞王压根不知道这事,就只是齐俊自己对付我。这封信被送到潞王府后,收信人应该是齐王妃,齐王妃或许打了牙往肚里咽,或许去找潞王诉苦求助,这也说不准。好吧,潞王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潞王不知道,这自然是最好的,潞王知道,那又如何?他小舅子私自挪用火药这种严格管制的军用物资,设伏截杀朝廷命官、当朝驸马还有当今公主,这个罪名还不够大吗?潞王要么去向皇上告状,要么不向皇上告状,对我采取更大规模的报复行为,但这么做还会惊动皇上。皇上得知此事,对潞王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诚然,皇上和潞王可谓兄弟手足情深,但我在皇上心里也不是什么无关紧要可以舍弃的小角色。潞王挥霍无度地花皇上的钱,我则想方设法地给皇上挣钱,皇上虽然不会因为我而疏远冷落潞王,但也不会因为潞王而把我打进深渊。我是皇上的财神爷,皇上拎得清利害的。皇上爱财,只要能给他生财,他怎么可能自己断掉自己的财路?”
听完夏华的分析,杨江心悦诚服:“那么,潞王要么不知情,要么知情也只能破财消灾。”
“当然!”夏华很有把握,他太了解万历帝了,此君跟东汉末年的那位汉灵帝堪称如出一辙,简直就是汉灵帝转世投胎。汉灵帝也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奇葩皇帝,作为皇帝,全天下都是他的,拥有整个天下的他居然嗜财如命,使出各种巧立名目的办法搜刮钱财,甚至公然卖官鬻爵,最终搞得天下大乱。史家有说法,“汉亡于桓灵”“明亡于万历”,二者异曲同工。
万历帝此时还指望夏华一年给他赚五百万两银子供他干大事呢,潞王如果告状到万历帝那里,万历帝虽然不会偏袒夏华,但也肯定不会对夏华动真格。爱钱的人怎么会赶走财神爷?对万历帝来说,从六品的小官多得是、要多少有多少,但能给他一年赚几百万两银子的夏华只有一个。
折腾了这么多事,天也快亮了,天亮后,夏华等人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收尾,十八个被杀、被处决的歹人都被丢进山沟里,两个活口被释放回去报信,但都被割掉耳朵作为惩罚和警告,捐躯的八个护卫和老兵暂时就地埋葬,等夏华一行到了新安县,会派人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新安县,同时把他们的忠骨挖起来运送到新安县再好好地安葬。跟这八个捐躯的护卫和老兵一起被埋葬的还有夏华这边的三匹马,都是中毒箭而死的,但同时缴获了齐俊及其手下的马。
小山村的村民们被集中起来,夏华等人对他们宣布:这些穷凶极恶的歹徒是百余里外的一股山贼土匪,他们在半个多月前打听得知皇上任命的广州府新安县新任知县即夏华要通过这里前去新安县上任,于是在这里设伏想要抢劫夏华的财物,他们还准备完事后把所有村民都杀光以灭口,幸好,夏大人已经指挥护卫们解决了这些歹徒,救出了落入他们魔掌的村民。
村民们听了后,纷纷向夏华跪下,感激涕零地齐声高呼“多谢夏青天大老爷的救命之恩”。
夏华吩咐众人给村民们每家每户分发几两银子用于压惊,也请他们“不要把这事说出去,防止有漏网的歹徒回来报复”并请他们照看好那八个护卫和老兵的临时坟冢,村民们激动得再次向夏华跪下行大礼,表示“一定会听从夏青天大老爷的交代”。
收尾工作都完成后已是日上三竿,带上那些火药、淬毒的兵器等证据以及齐俊这个俘虏,夏华一行离开了这个小山村,继续赶路。
两天后,夏华一行到了韶州府城。
夏华来韶州府城既是经过这里前往新安县,也是在这里找个人,他要找的人非常“好找”,上街随便一打听就知道了,因为那人就像稻田里的一棵玉米,非常醒目,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在府城郊外某处,抵达那人寓所的夏华等人先看到了一座风格造型与此时华夏整体人文环境格格不入的小建筑,顶部是一个硕大的十字架,因为这是一座天主教小教堂,但还没有完工,才修建不到一半,六七个人正忙碌着修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