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87节 经过韶州

第187节 经过韶州

一半是工人,一半是教堂的宗教人士。看得出,修建这座小教堂的人在财力上很拮据,没能多雇工人。工人都是华夏人,宗教人士基本上是西方白种人,也有一个是华夏人,但他们的衣着打扮十分古怪,甚至可以说是不伦不类,因为他们居然都穿着佛教的僧袍,脑袋也剃得光-溜溜的。

剃光头穿佛教僧袍的西方白人天主教徒,这怎么看都很怪异,完全没有天主教徒的样子,倒像是白人佛教徒。

看到夏华一行过来,工人们、教堂的天主教修士们都好奇地停下手头工作看向夏华一行,那个华夏人男修士迎上来,向夏华行了一个佛教的双手合十礼:“请问,贵客来此有何贵干?”

夏华哑然失笑地以士子礼节回了一礼:“在下想拜访一下利玛窦先生。”

那修士点点头:“好,贵客请跟我来。”

在教堂后面的一间临时搭建、里面堆满各种外语书籍和宗教用具、墙上挂着圣母玛利亚画像的木屋里,夏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利玛窦。

华夏和海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但这个“海外”要分情况,毕竟海外是很大的,华夏和东洋、中亚、南洋、南亚等地的交流是十分密切频繁的,因为这些地方就在华夏本土周边,地理距离不远,至于华夏和欧洲的交流,则一直比较微弱,因为地理距离太过遥远。元朝时,华夏和欧洲的交流开始变得密切频繁起来,原因嘛…因为蒙古人几乎打遍了亚欧大陆,通过武力征服把华夏和欧洲连为了一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后,明朝前期和中期的君主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除了郑和下西洋,很少主动跟欧洲发生联系,同时陆路不通,因为中亚有个帖木儿帝国——这个帝国在鼎盛时曾打算远征明朝——西亚有个奥斯曼帝国,后来海路也不通了,因为闹起了海盗倭寇,欧洲人自己也有一堆破事折腾,所以双方长期没有再发生交流,直到明朝后期,双方都安定了下来,海路也恢复畅通了,这才发生第二次较大的交流。

西元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打开了通往东亚的海路大门,愈发地渴望跟华夏进行贸易往来,几十年后,葡萄牙人和明政府正式产生接触,双方打过几场仗,那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在位期间的事,经过一番扯皮,朱厚照同意把澳门租借给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上岸歇歇脚、晾晒货物、修建房屋、开设商行什么的,这是欧洲国家第一次正式登陆华夏。

看到葡萄牙人成功地踏上华夏的土地,欧洲各国深受鼓舞振奋,更多的欧洲人一批批地前往华夏,或为做生意或为传教或为探险,在这其中,利玛窦便是先驱者之一。利玛窦不是葡萄牙人,他是意大利人,虽然葡萄牙人第一个打开了华夏的窗户,但葡萄牙本土在九年前被西班牙帝国吞并了,葡萄牙人现在正忙着反抗西班牙人,顾不上继续开拓世界、发现世界。

利玛窦家世很好,他家里是开药店的,有钱,属于名门,使得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二十岁左右时,他皈依了天主教,成了一位矢志于让天主教传播到世界上更多地方的传教士,西元1577年,他奉命前往华夏传教并在次年乘船出发,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半年后抵达印度,在印度活动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安南,还跟倭国的人发生过接触,几年后,他在1583年即万历十一年终于抵达华夏澳门。

明政府虽然不排斥欧洲人来到华夏,但只允许他们待在澳门,不允许他们进入华夏内地。在费了很大工夫和精力后,利玛窦总算得到批准在次年被允许进入华夏内地,他到的第一个地方是广东肇庆,在肇庆,他待了五六年时间试图建立第一个传教驻地,但收效甚微,雪上加霜的是,在今年,他被新上任的两广总督刘继文驱逐出了肇庆,只得前往韶州打算在韶州建立第二个传教驻地,半路上还遇到强盗差点儿没命。

眼下,夏华找到利玛窦时,他在三四个月前被刘继文从肇庆赶到了韶州,正艰难无比地修建着他在华夏修建的第二座天主教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