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丝绸享誉世界,华夏的瓷器也一样,在欧洲和西亚,华夏瓷器是极度火热畅销的商品,人人争相抢购。在西方,华夏瓷器不只是器皿,更是“来自遥远的东方的神秘艺术品”,有能力购买的西方上流社会对其如痴似迷,因为华夏瓷器一方面代表着一种淡泊雅致的高尚情调,另一方面,瓷器上的那些精美的器面绘画有华夏的山川风土、人物服饰、神话传说等内容,使得西方人对东方文明愈发向往,这为本就价值不菲的瓷器更增添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附加价值。数百年来,欧洲和西亚的王公贵族都把家里拥有越多越好的华夏瓷器作为体现权势和地位、炫耀财富、显摆身价的手段之一。
问题来了,华夏瓷器在西方那么火,西方人有没有想过仿制华夏瓷器?答案是:当然有。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地的工匠技师们都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仿制华夏瓷器,他们用的原材料稀奇古怪,有的用贝壳,因为瓷器材质跟贝壳很像,欧洲人相信华夏人是用贝壳制作瓷器的,还有的用玻璃,在捣鼓了很多年、无数次后,欧洲人还搞出了形形色色的华夏瓷器山寨版,虽然勉强有点效果,但工艺粗糙、成本高昂,跟华夏瓷器真品放在一起一看就露馅。
山寨不了,那就偷学。清朝康熙年间,一个中文名叫殷弘绪的法兰西传教士成功地混入景德镇在当地以传教为借口暗中偷学七年,终于破解了华夏瓷器的秘密,从此,瓷器不再是华夏的独家商品。不过,此时还没发生这事,眼下举目全世界,会制作瓷器的就是华夏一家。
大厅里的展览品除了瓷器外,还有两种绝大部分西方外商没见过的东西,一种比较好认,是各式各样、功能各不相同的华夏明式家具,另一种跟瓷器一样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精美无比,有的像碗、盘、碟子、杯子,有的像方形或圆形的盒子,有的像瓶子、罐子、坛子等。
“这是…木器吗?”一个波斯商人仔细而小心地看着,用生硬的汉语问道。
“这是漆器。”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现场的华夏人齐齐顺声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啊?是公主殿下?”“快行礼!快行礼!”现场的外商们手忙脚乱地向从屏风后走出的朱尧姬行着各不相同的礼,同时响起各种腔调各种口音、参差不齐的汉语,“见过公主殿下。”其中部分人虽然知道直接看朱尧姬是不合华夏礼节的,但还是忍不住抬头偷看,不过,他们都没能一睹朱尧媖芳容,只看到一个窈窕婀娜的身姿。
碧玉为朱尧姬掀开纱幔,朱尧姬缓步而入,正襟端坐,微笑道:“各位外国朋友,请坐。”
“多谢公主殿下。”外商们一起致谢,然后纷纷入座。朱尧姬不需要翻译,因为外商们有的懂汉语,有的带了翻译,去外国做生意岂能语言不通?
在朱尧姬身后,四名姿容出众的女子也缓步地从屏风后走出,手中都拿着华夏传统乐器,分别是笛、箫、筝、琴。在分别坐在朱尧姬两边后,这四名女乐师开始轻柔地吹起笛箫弹起筝琴,奏起一曲犹如林间清泉溪水般的天籁旋律,这乐声触动着人们的耳鼓、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使得心情再浮躁的人也忍不住全身心地沉浸了进去。
乐声中,一队豆蔻年华、衣着华丽鲜亮犹如一群蝴蝶般令人赏心悦目的婢女端着一份份美食佳肴鱼贯进来,给外商们端上酒菜,比起新安县衙、市舶提举司宴请时的菜式,眼下的这些菜式普遍分量不多但做得十分精致。
“各位外国朋友,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了。”朱尧媖再次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开口道,“我大明是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非常欢迎外国朋友们的到来,欢迎你们来到大明做客、游玩、贸易、带来大明没有的东西。这个世界是很大很大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物产,你们国家有很多东西是大明没有的,大明也有很多东西是你们国家没有的,除了人尽皆知的丝绸和瓷器,还有漆器等等,对,漆器就是你们刚才看到的和你们现在使用的。”
外商们这时纷纷注意到,他们面前的餐具都不是瓷器,而是漆器,纷纷好奇地端详起来。
朱尧媖开始打广告:“漆器跟瓷器一样,都是华夏的特产,并且它们在工艺水平上丝毫不逊于瓷器,特别是我国漆器大师们的作品,更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漆器是木器的一种,有日用器具,包括家具,也有工艺品,但它们并非普通的木器,因为它们的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油漆,可让它们光滑如镜、经久耐用。各位外国朋友,我相信,你们国家的上层人士还有广大普通民众既然会喜欢上大明的瓷器,那他们也会喜欢上大明的漆器,如果你们敏锐地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