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尧姬盈盈一笑:“感谢各位外国朋友的信任,请你们放心,大明的漆器跟瓷器、丝绸一样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她举起酒杯,“预祝你们旅途平安、生意兴隆。”
“多谢公主殿下。”外商们都对这位平易近人、大方亲和的大明公主好感大增。
这顿饭持续时间很短,因为朱尧姬为外商们准备的饭菜很少,用完后,朱尧姬示意一下,碧玉立刻唤道:“来人,为宾客们上茶。”
随着碧玉的唤声,又一队同样豆蔻年华、衣着华丽鲜亮犹如一群蝴蝶般令人赏心悦目的婢女步入大厅,她们一对一地半跪在外商们身边,放下带进来的茶具,然后有条不紊、动作轻柔而有序地为外商们沏茶。在外商们惊奇的目光注视下,这些婢女先用热水把茶壶的壶嘴、壶盖还有茶杯一起淋烫一遍然后沥干,这是“温具”步骤,可以清洗茶具、提高茶具的温度,让冲泡后的茶汤温度稳定;
“温居”后是“置茶”,只见婢女们根据茶壶的大小放入适量的茶叶,茶色和茶具颜色相映,视之可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
“置茶”后是“醒茶”,婢女们把茶叶放入刚才用沸水烫过的茶具里,再用大约八十五摄氏度的开水冲泡,水量没过茶叶就可以了,这部分开水不是泡茶,而是为了让原本脱水的茶叶被泡得舒展开,原本犹如枯树叶的茶叶因此而重新变得饱满和充满生机,然后把水倒掉,这个步骤便是“醒茶”,同时还能清除掉茶叶里的一些杂质、碎末等,让茶质更洁净;
“醒茶”后是“冲泡”,这时候就可以往茶壶里倒水了,水温最好是八十至九十摄氏度,婢女们动作娴熟、把握精准地提高水壶位置,犹如一道道热腾腾的飞泉般往茶壶里轻轻倒水,这样不仅能让茶壶里的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让茶汤更均匀,还寓意着主人向客人点头致意;
“冲泡”后是最终的“倒茶”,婢女们把茶壶里已经完全泡好的茶汤倒进茶杯里,然后用茶盘托着呈递给客人,放在客人右手前方并做出请用的手势。
外商们怀着惊讶、好奇、期待的心情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一个个步骤,他们意识到这是某种华夏饮料在饮用前的泡制过程,这个过程让他们大感兴趣。
“各位外国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我华夏的茶。”朱尧姬微笑道,“茶,是华夏的一种传统饮料,历史非常悠久,所以,华夏已经形成了一种跟丝绸、瓷器、漆器一样的茶的文化。茶是用茶叶泡制出来的,茶叶,也是我大明的一种特产,我大明有很多种华夏特有的茶叶树,它们的叶子在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加工后便会成为茶叶。喝茶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提神醒脑,疲倦的时候喝一杯茶往往就能精神振奋起来,它还能醒酒解腻,酒肉吃多了,人就会醉酒油腻,在这个时候喝一杯茶便能缓解酒意和油腻感,另外,常喝茶还能减肥、滋润皮肤、防治牙病、清新口气等等,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好的。我大明从皇帝到平民,上下都喝茶,普通人喝便宜的茶,有钱人喝贵的茶。”
“是吗?”外商们个个愈发大感兴趣,不少心急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茶杯想要尝尝了。
“不急。”朱尧媖声音柔和地道,“喝茶不等于喝水,喝茶是需要慢慢地品味的。品茶前,可以先欣赏一下茶形茶色,因为这也是一种艺术,接下来,端起茶杯闻一闻茶香,感受茶的韵味,最后再小口地饮用,饮用时要让茶汤从舌尖沿着舌头两侧流到舌根,然后再回到舌头,这样反复两三次,口腔里才能留下茶汤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外商们根据朱尧媖的指点,初步地学习着饮茶品茶。
众所周知,茶叶跟丝绸、瓷器一样是华夏在这个时代出口到海外的招牌商品,但事实是:华夏出口的茶叶基本上是卖去东洋的,东洋的高丽、琉球、倭国都深受华夏文化熏陶,都有饮茶习惯,同期的西洋却没有。是的,西方人现在是极少喝茶的。欧洲人第一次喝到华夏茶是在西元1517年,一批来华进货的葡萄牙人出于好奇买了一点茶叶,但他们并未将其带回欧洲和介绍给欧洲人,1559年,意大利学者第一次在书籍中介绍了从波斯人那里听说来的华夏茶,直到1610年也就是此时二十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把华夏的茶叶带回欧洲。
欧洲各国里,英国人喜爱喝茶是出名的,“喝下午茶”正是英国人新创出来的生活习惯,然而,直到西元1657年也就是清朝初年,伦敦才有茶叶对大众出售,在药店里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养生饮用药材”出售,价格高得离谱,一斤茶叶售价差不多十英镑,这时的十英镑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十两银子,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