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03节 产品发布会(4)

第203节 产品发布会(4)

较大的水果蔬菜满满当当地塞进去,最后用木塞和油蜡密封住罐口。

这么做能大幅度地延缓食物腐坏变质,也会让食物里的部分维生素C被开水破坏,因为外面一圈都被开水烫熟了,但好歹里面部分是新鲜的,还能存在一些维生素C,总好过没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猕猴桃、柚子、橘子、柠檬等,它们都是华夏原产水果,不妨以柚子举例,那么大的块头,囫囵塞进去,果皮和外面一圈果肉被开水烫熟,里面的果肉还是生的。

这第二种罐头虽然不能绝对地预防和治疗坏血病,但肯定有些效果。

可以预见,夏华搞出的独家罐头肯定能卖得像丝绸、瓷器那样大火,因为这东西太符合那些外国海商海员的需求了,一罐成本几百文,卖个几两都不过分。这叫啥?知识就是金钱。

夏华让朱尧姬担任主持人的这场产品发布会开得十分成功,让海商们特别是西方海商们对华夏的漆器、家具、茶叶、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场的那些瓷器、漆器等展览品都以价高者得的方式拍卖了出去,别的不说,光是朱尧姬身后的那面屏风,就足足卖掉了一万两。开玩笑,这是货真价实的大明国公主用的屏风,本就因为沾了大明国公主的身份而价值高昂,况且做工还精湛绝伦,工艺水平极高,实乃一等一的可遇不可求的极品好东西,带回国内后转手卖个两万两绝对没问题。

就这样,在卖掉数量惊人的生丝、丝绸、丝织品、瓷器后,夏华又成功地卖掉了一大堆漆器、家具、茶叶、茶具等华夏别的特产外加他“发明”出的罐头,再次狠狠地大赚了一笔。

必须说明的是,夏华跟西方海商们成交的第一批漆器、家具、茶叶、茶具、罐头等商品在数量上虽然十分可观,但并不特别巨大,毕竟这些外商是初次进购这几种华夏特产,还不清楚运回国内后卖不卖得动,但夏华相信,等他们下次来的时候肯定会大量进口,因为这些好东西在历史上都被事实证明在西方跟丝绸、瓷器一样也是抢手的畅销货。

除了卖东西,夏华还跟外商们买了同样数量庞大的东西,正是外商们带来的香料、宝石、珊瑚、象牙、玻璃制品、波斯地毯、珍禽异兽、特殊药材、机械钟表等华夏此时没有或少见紧缺的商品,买下来后,夏华精心挑选了百十件精品派人快马加鞭地送去京城敬献给万历帝,其余的全部脱手,买家就是同在新安县的华夏本土的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等商帮。

夏华从外商手里进了外国货,当然不会自己在国内吆喝售卖,他既是进货商也是供货商,负责拿着这些外国货在国内销售的是华夏本土的那些商帮、商户、商家,夏华就是个中间商。那么,那些华夏本土商人能不能直接跟外商出货进货呢?不好意思,这么做是赤果果的走私,你这么干了,就等着吃官司、坐牢、被抄家吧!别忘了,市舶司就是海关,进出都要交关税。哪个国家的商人可以越过本国的海关直接跟外商交易?

一张波斯地毯,夏华从波斯商人里以一千两银子的价钱进口收购了,转手卖给本国商人,开价一千五百两,钱就这么赚到了,至于本国商人买下这张波斯地毯后在国内是卖出了一千八百两还是两千两,那就不关夏华的事了,有本事你转手卖时赚钱,没本事你转手卖时亏钱。

也许有人问,如果本土商人们嫌夏华太“黑”,可不可以去宁波出口本国货进口外国货?当然可以了,但没那么容易。此时的大明国沿海就两个对外通商口岸,一是宁波,一是新安。虽然这两地的市舶司都是明政府开的,但前者基本上被当地豪强势力把持,后者才是纯粹的官方海关。在宁波,那些东南海商豪强仗着一家垄断,不但坐地起价,还以次充好,外商们在他们那里往往买到又贵又差的华夏商品,在新安,外商们买的华夏商品又价格公道又质量过硬,他们当然会蜂拥云集到新安进货出货。外商们大多跑到了新安,华夏本土商人们想要出货进货,也肯定要到新安,因为宁波没多少外商了,于是,宁波门可罗雀,新安门庭若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