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此时处于南北-朝时期——是的,南北-朝并不是只有华夏才有,越南也有,倭国也有——越南的这个南北-朝是怎么回事呢?是这么回事:六十多年前,统治越南的朝代叫后黎朝,但被一个姓莫的权臣篡位了,建立了莫朝。莫氏知道自己得位不正、难以服众,所以以割让部分领土、俯首称臣、纳贡送钱为代价换来大明的援助,从而初步地稳定了他的新王朝江山。
这个莫氏堪称越南版的石敬瑭,从华夏人的角度看,莫氏无疑十分“讨喜”,是一位“亲华派分子”“华夏控制越南的最佳代理人”,但从越南人的角度看,莫氏就是不折不扣的国贼,所以部分后黎朝旧臣拥护旧主后裔重建了后黎朝,本来呢,莫朝灭了后黎朝的这些残余势力并不难,偏偏莫朝的开国之君在这个时候死了,他的儿子们上演烂俗老套的争权夺利窝里斗,导致莫朝在内讧中损耗了大量实力,以致于后黎朝彻底地死灰复燃,双方连年展开越南内战,互有胜负,总体而言,后黎朝越战越强,莫朝越来越衰败。历史上,莫朝后期全靠华夏输血续命,一直延续到清朝初期,康熙年间,华夏爆发清政府和三藩的内战,顾不上援助莫朝了,后黎朝得以趁机彻底地灭掉了莫朝。
莫朝这边的事很狗血,后黎朝那边的事也很狗血。此时的后黎朝是部分后黎朝旧臣拥护旧主后裔重建的,请问,曹操拥护汉献帝“重建”大汉后,实权在谁的手里?当然是曹操了,曹操怎么可能把自己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权力还给汉献帝?没错,后黎朝也上演了这幕,不过,后黎朝的越南版曹操有两个,一个姓郑一个姓阮,这两大家族在重建后黎朝过程中功劳最大,所以实权也最大,继而谁也不服谁,都想把后黎朝王室掌握在自己手里充当自己统治越南的傀儡,从而互相掐架,郑氏家族控制北部,阮氏家族控制南部。于是,越南分裂中还有分裂。
此时的越南疆土不等于后世的,比后世的小,后世越南的最南部此时不属于越南,而是一个小国,叫占城国。占城国多年来被越南欺压,领土不断被越南吞并,占城国此时的领土挨着后黎朝阮氏家族的地盘,阮氏家族为能全力对付郑氏家族,所以暂停了对占城国的进攻,原本被越南打得濒临灭亡的占城国得以获得喘-息之机。
占城国的敌人共有两个,一个是阮氏家族,另一个是逐年侵入南洋、日益威胁占城国的葡萄牙人,但阮氏家族跟葡萄牙人关系很好,因为阮氏家族通过跟葡萄牙人的贸易获得丰厚财富以对付郑氏家族。占城国又想抵抗葡萄牙人,又不想跟阮氏家族直接交恶,该怎么办呢?躲在幕后支持海盗抢劫葡萄牙人和阮氏家族的商船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这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东西方历史上并不新鲜,多了去了,比如明初大海盗陈祖义、万历初年大海盗林道乾,都在海外混得有头有脸,甚至还跑去南洋国家当上大官或一方诸侯。
跟占城国秘密合作的海盗正是欧阳四海。
占城国王名叫婆阿,他跟欧阳四海达成密约,他资助欧阳四海在南海上抢劫葡萄牙人和阮氏家族的商船,利益双方对半分,欧阳四海帮他干脏事,他为欧阳四海提供资助还有庇护,允许欧阳四海的船队随意进出金兰湾并将此港湾作为陆上据点。
金兰湾位于后世越南东南部即此时的占城国境内,跟大明湾一样,水深、港阔并且地险,是全世界最好的深水港之一。
夏华不得不佩服欧阳四海,此人并非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夫,而是颇有政治头脑,很懂得自保和借势而为,难怪在汪直、林阿凤等大海盗都黯然落幕后还能混得这么风生水起。
夏华深知在这个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富裕,万万不能闭关锁国,必须走向大海、与海外各国密切交流,那么,组建船队、水师甚至海军都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欧阳四海是个人才,能招为己用当然是最好的,但他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夏华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权势保他在投顺后平安无事。
张凌云告辞离开后,夏华前往县衙,和杨江还有杨文、戚金一起热情接见一批商人代表。
进入明朝后,华夏的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步,商人队伍日渐壮大,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为求存自保,商人们自然而然地根据地域乡土、宗族血缘等关系而抱团取暖、合力对外,从而形成一个个商业联盟性质的帮会组织,即商帮。华夏商帮众多,在不同时期有“三大商帮”“五大商帮”“十大商帮”等多种说法,眼下华夏实力最强的几大商帮主要有山西的晋商、属于江南商团的徽商和浙商以及苏商等,还有在地理位置上最靠近夏华的粤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