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07节 强强联手(2)

第207节 强强联手(2)

杨江非常赞同夏华的看法,他认为,参与海上贸易的大明商人可分为三种,一是小商户,二是中等商户,三是有官方背景的豪强巨商——能成为巨商的商人必然会有官方背景,没有的话就不能成为巨商了,即便真是靠自己打拼起来的,你不找官府,官府也会找你——朝廷实行海禁时,有保护伞的豪强巨商基本上没有损失,因为他们搞走私没有被朝廷打击的风险,除非碰上朱纨这种“愣头青”,真正被打击的是中小商户。夏华拉拢潮商就是团结中小商户,从而更有资本对抗那些背景深厚的豪强巨商。

夏华会见潮商代表们之所以特地拉上杨江、杨文、戚金,是因为当年戚公的戚家军还有俞公的俞家军曾在广东剿灭过倭寇,跟当地人民包括潮汕人民有段香火情,戚金是戚公侄子,杨家军又是戚家军的余脉,跟潮商有共同语言好办事。

既有戚金、杨文、杨江作为中间人,加上夏华盛意拳拳、构思周密,自然跟潮商代表们谈得非常顺利。撇开那些双方都不感兴趣的客套话,夏华的意思很简单:新安市舶司绝不是跟你们潮商抢生意、争饭碗的,而是来跟你们合作甚至结盟的,大家同心同德,有钱一起赚,夏华可以成为潮商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满足潮商合理的利益需求,时机成熟时还会向万历帝请奏设立潮汕市舶司,同时,潮商要出钱出力帮夏华把新安市舶司搞得更红火。

确定夏华是这个态度后,潮商代表们既如释重负又振奋不已。

为表诚意,夏华大手一挥,慷慨豪爽地赠送了几块大明港黄金地段的地皮给潮商在港口开设商行所用,这让潮商代表们无不又惊喜又感动。

当然了,这几块市价几十万两的地皮是夏华当初只用几百两买下的。几百两的礼物送出几十万两的效果,也算是夏华的本事。

送走一个个乐得走路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的潮商代表们后,夏华笑着看向杨江:“如何?你还担心我在大明港炒地皮会影响到大明港的建设吗?他们不来买地皮,潮商就更加抢占了先机,他们不来投资,潮商会来投资,他们如果来得晚就会连汤都没得喝。没了那帮张屠夫,我们也不会吃混毛猪。”

杨江默默地给夏华竖了一个大拇指。

夏华跟潮商集团谈好合作事务后,他的一个老朋友风尘仆仆地从北方来到新安县。

“建业兄!”看到来人,夏华笑了,“来了?”

“是啊,来找公玉兄你搭上你的发财顺风车。”李建业笑呵呵。

双方就座后,李建业开门见山:“皇上把公玉兄你派到新安县开阜建港,我们是清楚的,因为皇上承诺等新安市舶司挣到银子后会从中拨出一部分专门增加边军的军费,不过…我们还是有点等不及,知道公玉兄你本事大,所以家父特把我派来新安跟公玉兄你当面谈谈。”

虽然李建业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但夏华听得懂他的意思。万历帝之所以关心起边军来,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从夏华这里“得到天机”知道丰臣秀吉最多还有两年就要大举侵略高丽了,既要用兵,肯定先要养兵。沉吟一下后,夏华问道:“建业兄,边军广大军士生活状况如何?”

李建业立刻满脸阴郁,他长长地叹口气:“很苦,苦不堪言。公玉兄你知道的,自太祖、成祖皇帝把蒙古人从中原赶回蒙古草原后,我大明军队这二百年来跟蒙古人一直在边境打得没完没了,直到穆宗皇帝在位时于隆庆五年跟蒙古人达成隆庆和议,把俺答汗册封为顺义王,我大明和蒙古终于进入和平阶段,虽然偶尔还会发生矛盾冲突,但整体上确实不再有大战事,边境地区还开通了互市贸易,大家都过上了太平日子,都赚起了钱。按理,又不打仗又做起生意,边军的日子应该越来越好,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回事。是,我们跟蒙古人是不打仗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鬼知道他们哪天会不会又打过来,所以边境地区还是要不停地修筑军镇堡垒,这项大工程耗资惊人,加上正常的军费开支、犒赏有功将士等,朝廷拨的经费实在是不够用,修筑军镇堡垒需要征用大批劳工,过于繁重的徭役导致民众纷纷逃亡,人都跑没了,谁来种田劳作交赋税?没办法,只好把军士们调去服徭役,这又导致军士们没时间操练受训,部队战斗力不断下降,形成一个越来越糟的恶性循环。

雪上加霜是,边境地区本就贫穷落后,自然灾害又是接连不断,公玉兄,你是很清楚的,这些年来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冬天又长又冷,奇寒无比,中原腹地都这样,何况本就是苦寒之地的辽东?几乎年年冬天都会有雪灾,年年夏天又都会有旱灾,赤地千里,根本无法就地屯垦种田,这让边军的粮饷供给更是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