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08节 强强联手(3)

第208节 强强联手(3)

蒙古人买不到铁锅就抢,抢得头破血流,跟明军为了铁锅而打得死去活来,史料记载,蒙古人每次袭扰汉地“攻城陷堡,先行摉掠,以得锅为奇货”“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

李建业摇摇头:“非也,根据我对蒙古人的深入了解,朝廷此举其实是多虑了。蒙古人根本不会把铁锅熔化打造兵器铠甲,他们根本不具备那个条件。”

“此话怎讲?”

“公玉兄你有所不知,蒙古人的铁锅如果坏得不能补了,他们只会扔掉,不是回炉铸铁,因为他们没有燃料。冶铁是需要大量燃料的,木材、煤炭都可以,但煤炭往往杂质多,冶炼出的铁也会含有杂质,木材最理想,蒙古草原上森林稀缺,导致蒙古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木材作为冶铁的燃料,他们怎么把铁锅熔化打造兵器铠甲?”

“原来如此。换而言之,我们即便大量出口铁锅给蒙古人,也不会养虎为患。”

“当然!”李建业非常郑重地点头,“公玉兄,请相信我,我不会为一家私利而不顾国家大义故意对你说假话。”

夏华笑道:“我当然相信你。”

华夏最好的铁锅产自距夏华此时很近的一个地方:佛山。佛山人杰地灵,并且铁矿丰富,唐宋时,佛山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十分繁荣了,到了明朝,佛山更是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燕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并称华夏四大名镇,以铁器、陶瓷、纺织、医药四大行业闻名。在这其中,佛山铁锅可谓佛山的招牌。

佛山是华夏南方的冶铁中心,盛产好铁,佛山铁锅从宋朝开始就享誉中外,景泰帝年间,佛山工匠们使用佛山特有的一种红山泥发明了更先进的铁器制造工艺“红模铸造法”,使得佛山铁锅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不但非常坚固耐用,还不易生锈、不沾油、光滑美观,深受国内外欢迎,在出口后被外国人争抢不亚于后世华夏人在倭国抢马桶盖。清朝年间有记载的一次,佛山铁锅单次就出口了一万多斤。

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佛山铁锅当然也是新安市舶司卖给东洋人和西洋人的华夏特产之一。

“朝廷长期以来卖给蒙古人的铁锅是洛锅。”李建业讲解道,“就是一种十分粗劣的生锅,因为朝廷试验过,把佛山锅也就是广锅回炉熔化的话,十斤可炼出五斤好铁,但把洛锅回炉熔化的话,十斤只能炼出三斤铁并且杂质很多、不堪耐用。对此,蒙古人背后很是耿耿于怀,因为洛锅用不了多久就坏,他们反制回击我们的手段就是卖劣马给我们,好马捂在家里不卖。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卖佛山锅给蒙古人,一来,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让蒙古人把好马卖给我们,二来,佛山锅十分坚固,蒙古人就算想将其回炉熔化炼铁也几无可能,从而杜绝隐患。”

夏华听明白了,李家希望从佛山弄来更多的广锅卖给蒙古人,但没有正当的理由,正好,夏华在新安开着市舶司,可名正言顺地从佛山大量订购广锅卖给外国人,那么,他就可以“夹带私货”帮李家这个忙了。简单地说,夏华比如从佛山订制了五万口佛山锅,账面上写的是这五万口都卖给外国人的,实际上是四万口卖给了外国人,还有一万口给李家卖给蒙古人了。

茶叶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华夏茶叶大多产自南方。

李家这是希望夏华能给他们当在南方的秘密供货商。

这个合作建议对夏华来说是稳赚不赔的:夏华帮李家在南方搞茶叶、铁锅、衣物、药材、书籍、纸钞、陶瓷、盐等蒙古人和女真人急需的商品,交给李家用于交换蒙古人和女真人的马匹、牛羊、皮革、毛皮、人参、鹿茸、东珠、蜂蜜、木耳、蘑菇等草原和森林特产,接着,李家军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宝贵且优良的战马,同时把各种草原、森林特产交给夏华卖到内地,赚到银子后再购买内地的粮食、棉花、布帛等物资,一为改善辽东边军广大军士的生活水平,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二为提前在旅顺、安东等地修建一系列的军用仓库囤积越多越好的物资用于不久后爆发的明倭高丽战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哪个时代,打仗打的都是后勤。

夏华对人参、鹿茸之类的奢侈品不大感兴趣,他对马匹很感兴趣,他的杨家军、卢家军、马家军以及明华镖局都需要多多益善的马匹。

“辽东与内地的交通运输主要就靠‘山海关-辽西走廊’这条路,”夏华看向李建业,“如果这么大规模地扩大辽东与内地的贸易,就必须重启海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