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业提到辽东的毛皮,夏华忍不住想起亚欧大陆另一端的俄罗斯人,按照历史时间线,俄罗斯人此时已经越过乌拉尔山脉向西伯利亚展开不亚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美洲的快速扩张,他们的对手——还处于石器时代的西伯利亚汗国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西伯利亚荒原上的那些原始部落也直接遭到降维打击。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一片又一片土地,俄罗斯人获得了大量毛皮,继而大发横财。
欧洲冬季十分寒冷,毛皮需求量相当大,西伯利亚森林茂盛,河道水网极多,黑貂水獭之类的动物不计其数,让俄罗斯人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货源,靠着把毛皮卖给欧洲其它国家,俄罗斯人赚得盆满钵满。
遗憾的是,辽东难以复制俄罗斯毛皮贸易的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运输成本太大,辽东毛皮运到欧洲的距离比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西部运到欧洲要远得多,并且西亚还有一个专收过路费的奥斯曼帝国,因为占据着亚欧非三大洲的三岔路口,奥斯曼帝国专干在东亚和欧洲做生意时“此路是我开,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缺德事,从而加大了东亚和欧洲展开海上贸易的成本,二是货物的数量比不了俄罗斯人,华夏关外地区虽然苦寒,但比西伯利亚要“暖和”得多,所以,关外的黑貂水獭等长着茂密毛皮的哺**动物数量比不过在地理位置上更北、在气候上更冷的西伯利亚。
通过把辽东的毛皮卖去欧洲赚大钱,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但可以卖到国内,国内有钱人不比欧洲少,另外,眼下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非常冷,就连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冬天也寒冷刺骨,使得国内毛皮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李家手握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特产,将其卖进内地,再把内地的特产卖给蒙古人和女真人,从而从中谋利,按理,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夏华帮忙,但李家人思来想去,觉得最好拉上华夏一起,因为他们想要赚到更多的利润,就要扩大化这种边境贸易,但这事既在政-治上敏感,又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还会面临供货不足窘境,他们需要一个跟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集团没瓜葛的“新贵”作为合作对象,还能是谁?当然是这一年内崛起的夏华了。
李家人卖给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内地特产主要有两个:茶叶和铁锅。
茶叶不必多说,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的主食是牛羊肉、牛羊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必须喝茶才能促进消化、补充肉类和奶制品不能向身体提供的营养、弥补饮食结构的缺失环节,不仅如此,喝茶还能在无形中让蒙古人等游牧民族更加“卫生”,道理是这样的,如果不喝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喝生水,这就容易感染疾病和寄生虫,喝茶,就要烧开水,就杀死了生水里的病菌和寄生虫,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人的生病概率,所以,喝茶对蒙古人等游牧民族来说,不是什么陶冶情操的生活习惯,而是一种结结实实的生理-需求、生存需求。
毫不夸张地说,茶叶是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的战略物资,跟他们的种族生存是息息相关的,然而,草原上是种不了茶树的,茶叶只有汉地出产。
至于铁锅,恐怕大部分后世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这么普通的玩意儿,重要性怎么会跟茶叶平起平坐呢?历史的事实却是:为了铁锅,明人和蒙古人不知道打了多少场仗、死伤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
提到华夏出口的特产,丝绸、瓷器、茶叶都是无需多言的,在这其中,还有铁锅。是的,铁锅也是华夏古代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虽然名气比不了丝绸等物,但在海外也是火热畅销。没办法,铁锅是生活必需品,华夏铁锅质量太好,东洋人和西洋人都抢购,蒙古人也热爱得如痴似醉,夏华现在要是拿口质量过得去的铁锅跑去蒙古草原上,换回一个如花似玉、年芳十六的蒙古姑娘是完全没问题的,说不定人家一高兴还会额外再赠送一个。行情就是这样的。俺答汗向明朝归附称臣后,明政府一年卖给蒙古人多少口铁锅呢?五百口,没错,就这么少。
“蒙古草原上或许有铁矿,但蒙古人既不会勘探也不会开采更不会冶炼,所以铁器奇缺,别的铁器还能将就,铁锅怎么将就?”李建业笑道,“没有铁锅,顿顿吃烧烤么?有了铁锅,他们才能炒菜煮汤,蒙古人对铁锅的需求就跟茶叶一样如饥似渴,只是,朝廷对蒙古人非常警觉,为防止他们找借口从大明买了太多的铁锅回去后熔化打造兵器铠甲,所以卖给他们的非常少,在数量上严格控制,让蒙古人叫苦连天。”
夏华也笑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朝廷此举也不是没有道理。”
明政府搞的这手让铁锅在蒙古草原上堪比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