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顾客络绎不绝,但他注意到两个细节:有的顾客掏了钱,却没有带走老婆饼或面包,而是带走了几张硬纸卡,有的顾客过来买老婆饼或面包,但没有掏钱,而是拿出几张硬纸卡就换到了老婆饼或面包。
“奇怪,那是什么东西?”夏华有点好奇,他上前步入店里,立刻有店小二笑容可掬地迎上来:“这位客人要买什么?公婆饼十文一张,西洋面包二十文一个,除了这两样,本店还有很多别的糕饼和点心,大明的、西洋的、东洋的、南洋的,都有,种类繁多,包您满意。”他示意墙上的一张大图。
夏华看向那张大图,忍不住哑然失笑,他挺佩服这家店的老板的,真有经商头脑,只见那张大图上是近百种各色糕饼和点心的图案,都是用欧洲油画那种风格画出来的,水平很高、色彩鲜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像…就像后世方便面包装袋上的“仅供参考”的示意图。
夏华掏出一两银子买了几张公婆饼、几个西洋面包和几张那种硬纸卡,他打量着手里的硬纸卡,巴掌大小,是用质量上佳、堪比明政府发行的大明宝钞的藤纸做成的,正中醒目地写着“凭此票可在赖氏商店兑换价值一百文的糕饼或点心”一排工工整整的楷体字,左上角印着“赖氏商店”四个字,右下角写着“赖峦虎”三个字并盖上了私人印章,反面则是一个大大的“券”字和一串汉字数字的编号,同样盖上了“赖峦虎”的私人印章。
这种硬纸卡有好几种,上面的面值最少是五十文,最多是五百文,面值越大,就印制得越精致、越复杂。
“小哥,你能跟我说说你们家老板的事和他的这个券吗?”夏华问那店小二。
那店小二显然不大愿意:“这个…客人,我还有事要忙呢…”
夏华笑了笑,掏出半两碎银子塞过去。
那店小二立刻喜笑颜开、连连致谢,接过银子后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这赖氏糕点店的老板赖峦虎是个头脑精明的商人,早些年,他开店制作、售卖老婆饼等糕饼,老婆饼是广东潮汕的特色糕点,据说是马皇后在元末明初发明的,赖峦虎做的老婆饼包装精美、用料考究并且分量很足,做法也很独特,脆而不碎、甜而不腻、香酥可口,所以深受顾客喜爱,去年,他把店铺转移到了新安县,偶然发现欧洲人吃的面包,对其大感好奇,继而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华夏人从没吃过的西式食品在华夏必然会大有市场,所以潜心学习和研究,从而学会了如何制作面包等很多西式糕点。
华夏人和欧洲人都吃小麦,但华夏人将其蒸成馒头吃,欧洲人将其烤成面包吃,方向和吃法完全不同。华夏人是什么时候知道面包的呢?就是在明朝后期,第一批欧洲人来到华夏,让华夏人知道了面包,称其为“西洋馒头”或“黄馒头”。
赖峦虎既是个出色的糕点师,也是个出色的商人,他把他的赖氏糕点店经营得十分红火,因为红火,所以他的糕点店制作出的糕点非常抢手、供不应求,店里开足马力制作糕点也有很多客人根本买不到,情急之下,为了不让客人们白跑一趟,也为了多赚点钱,他就发售了这种票券。
“这东西据说是江南的商家们先搞出来的,具体是谁第一个搞出来的就不清楚了,反正在江南地区非常普遍,慢慢地又传到了别地包括我们广东。”店小二眉飞色舞地道,“发明出这东西的人真是一个天才!因为这东西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客人你知道为什么吗?就说我们赖氏糕点店的糕点吧,很多人买了我们店的糕点后其实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作为礼品送人,而收礼的人也不一定吃,可能转手也拿出去送人,只是,糕点放的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怎么办呢?那就不直接买我们店的糕点了,而是买我们店的票券,这样,送人也好,放家里也好,都不怕发霉变质了,什么时候想吃了,就来我们店兑换新鲜出炉的糕点。”
赵炎忍不住点头称赞:“确实是个不错的发明。”
店小二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大概是夏华给他的打赏太慷慨,所以他决定多透露一点“内幕”给夏华,他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这种票券最大的好处其实并不是这个,而是空手套白狼!什么意思呢?这么说吧,我们店一天哪怕白天黑夜不停工地制作糕点,做出的糕点总价值也不过十两,扣除成本费、人工费什么的,老板也就净赚五两左右,但老板卖出去的票券总面值却有几十两,是实际糕点总价值的好几倍!糕点是结结实实的东西,需要做出来,票卷是什么?就是纸!成本能有几个钱?老板一边卖糕点一边卖票券,赚的钱是只卖糕点的差不多十倍!卖票券就是用纸换别人手里的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