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41节 练兵(1)

第241节 练兵(1)

射击…足以把骑兵队打得人仰马翻。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看到一队披坚执锐、手持利刃的骑兵风驰电掣地猛冲向自己,有几个人能不慌、不乱?明清战场上的明军、近代战场上的清军,都是这样败掉的,武器装备之类的只是次要的原因,主因是他们看到敌军气势汹汹地冲上来,根本就沉不住气,只想着调头逃跑,导致全军就像雪崩那样轰然崩溃。

所以,军人包括火枪手在内,在战场上都要具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哪怕面目狰狞、气势骇人的敌军已经冲到面前近在咫尺处,也能牢牢保持镇定、冷静、专注。

“把东西放出来。”现场的一名文人打扮但明显身份不凡、地位很高的老者一脸“奸笑”地命令道。

一群士兵列队快步小跑到那些火枪手身边,个个手里端着竹篓竹筐,里面装的是一条条盘绕纠缠着、昂首吐着信子的蛇,令人头皮发麻、浑身发毛。蛇在南方非常常见,山野森林草丛里多得是,广东人都把蛇端上餐桌还吃出了很多花样,所以弄来很多蛇是非常容易的事。

这些端着蛇的士兵大多是山村农户猎户出身,很多人还是少民,他们从小就跟蛇打交道,都懂得如何捕蛇、控制蛇、防止被蛇咬、处理蛇毒,他们在小跑到那些火枪手身边后,动作麻利地取出那一条条蛇丢在火枪手的脚下甚至丢在火枪手的身上。

现场立刻响起一阵阵惊叫,人怕蛇是刻在基因里的。火枪手们都被这么一出吓了一大跳,看着那些在自己脚边**着、爬行着、面目可憎的蛇,他们无不心慌手乱。

“混帐!”立刻有军官声色俱厉地呵斥,“区区几条蛇就把你们吓得大呼小叫、上蹿下跳,那你们上了战场还不得尿裤子?不许惊叫!不许乱动!继续训练!继续练习使用火铳的步骤!”

火枪手们不得不咬牙忍住心头的慌乱、紧张、憎恶,强迫自己继续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

“徐先生,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点?”夏华忍不住询问那位老者。

老者抚须一笑:“我本想搞来几十条野狗疯狗的,但想来想去,还是用蛇最合适。这些新兵如果连身边出现几条蛇都被吓得惊慌失措,那他们上了战场还怎么保持镇定和冷静?”

夏华有点无语:“蛇也会咬人的,万一被毒蛇咬了…”

老者笑道:“放心吧,都是无毒的蛇,并且我们已经备好蛇药了。”

夏华点点头:“徐先生不愧是本朝‘三大才子’之一,这种办法还真是风格独特。”

跟夏华对话的这位老者正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渭今年已经七十岁,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可谓文武双全。当年抗倭战争时,徐渭曾是抗倭名臣胡宗宪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晚年又悉心培养李如松等优秀弟子。不过,抗倭战争结束后,胡宗宪含冤而死,徐渭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了,加上他为人恃才傲物、刚直放纵,得罪了很多人,从而穷困潦倒、落魄艰难。

把徐渭介绍到夏华这里来的人正是李如松次子李建业,李建业这么做有两个用意,一是徐渭虽然不是将军,但他有军事才干、有实战经验,这都是夏华创建新安军所需要的,二是徐渭是李如松的老师,李如松是辽东边军核心人物,夏华的新安军属于南方军队,有了徐渭作为中间人,夏李南北两支军队的关系自然会更加亲密,有利于两家以后同心同德并肩作战。

对徐渭的到来,夏华自然是欢喜不尽,戚金、杨文等人也都对徐渭尊重有加,夏华无权任命徐渭为官,但给了他一个“总顾问”的头衔,工资一个月一百两银子。徐渭对钱财名利之类的“世间俗物”不感兴趣,他愤世嫉俗是因为他爱国,在得知夏华建军练兵是为了很快就会爆发的“大明和倭国的全面战争”后,他自然是义不容辞地为这件大事全力“发挥余热”。

其实,新安军在练兵这件大事上不需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只需把戚公当年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吃透并付诸实际就行了,这两本兵书写得非常直白,文中字字玑珠,都是戚公练兵用兵多年的宝贵经验和心得总结,堪称这个时代的练兵用兵精义,夏华没必要把后世的那些东西生搬硬套到这个时代,那么做反而会水土不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