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璘眉开眼笑:“有夏大人您给的那么多银子,事情当然顺利啦!不过…”他话锋一转,神色有点踟蹰,“夏大人,恕我直言,造船的关键是材料和船体干燥过程,严格选用最好的材料并对船体进行充分的晾晒干燥,船的寿命才长,达到五十年也不成问题,如今,我们的这些战船、运输船都没有贯彻这一点,注定了它们的寿命都不会太长,顶多十年就不能用了。”
夏华点头:“我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战争在明年就会爆发,丰臣秀吉那厮不给我们足够多的造船时间呀!如果我们严格贯彻造船的工序流程,起码三四年后才有船用,但拖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透了。这些战船和运输船的寿命能有十年就已经满足我们的现实需求了,因为它们可以赶上战争。前几批救急的就这么造,接下来的再慢慢地造。”
陈璘也点头:“大人言之有理。”
“说说战船的款式吧!”夏华笑道,“陈大人你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陈璘笑了笑:“大人过奖了。承蒙大人提携,在下岂敢不竭心尽力?况且,这也是为了保卫大明。”他神色肃然起来,“高丽战事一开,我大明水师的对手是倭国水师,友军是高丽水师,我反复地研究过此二国的战船,高丽国的战船以板屋船为主力,体积庞大,一艘可载近百人,但并不笨重,作战时仅需一半人便能灵活操作,美中不足的是航速较慢;倭国水师所用的主力战船叫安宅船,此船与板屋船类似,体积庞大、载人近百、操作灵活但航速较慢,防御和稳定性较佳。与之对比,我华夏的主力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源于福建的福船、源于广东的广船以及苏浙一带普遍使用的沙船,不过,沙船因为受水面积大、破浪能力较差所以适合在内河和近岸沿海使用,不适合用于远洋大海,蒙古人东征倭国时使用的战船多为沙船,结果遭遇风暴而近乎全军覆没。
戚公当年缔造的戚家军除了陆师部队,也有水师战船队,在组建水师、如何进行水战上,戚公同样造诣非凡。戚家军水师所用战船以福船为主力,一个水兵营下辖两个哨,每哨编配大型福船四艘、海沧船两艘、苍山船四艘,除这几种主力战船外,水兵营里还编配有开浪船、八桨船、网梭船、鸟咀船、草撇船、哨船、冬船等辅助战船,这种编配方式能让全营战船具有大中小型结合、主力战船与辅助战船兼备的特点,使得戚家军水兵营成为既能逐寇于海上又能歼敌于内河的混合船队。
单说最大的福船,福船的特点是船底狭窄如刃、船面宽阔,船首昂扬而船尾高耸,船体高大如楼,船上建有三层楼室,两侧装有护板,护板外蒙茅竹,坚固如城垣,连同船舱一层,合计四层,最下层不居士兵,只装土石压载以防船身在空载时轻漂倾覆,第二层为士兵寝所,左右各设护门六扇,中间设有水柜,扬帆与做饭都在这一层,前后各设木碇,碇端系有棕缆控制起落,最高一层为露台,两旁板翼如栏,士兵可依托栏杆进行作战,船楼的前部与中部各竖一桅,桅端设有燎望斗,每船可乘载官兵百人,作战时,士兵们使用各种火器和冷兵器攻击敌船、杀伤敌人,若与较小的敌船相接,直接加速航进,乘风下压冲撞上前将敌船撞沉。
大型福船吃水可深达一丈二,所以它们只能在较深的海水里航行,否则会有触礁搁浅的危险,如遇浅海、内河便无用武之地,同时,它们仅凭风力航进,船上没有船桨,所以只能在顺风顺水中发挥长处,如果风平浪静或逆风迎敌,优势便无法显示出来,甚至会被动挨打。”
夏华点点头,陈璘说得很详细、很专业。
“再说广船,”陈璘接着道,“广船是用广东产的坚固致密的荔枝木或铁力木也叫铁栗木、乌婪木打造而成,船体高大结实,船首较尖、船面较长,梁拱较小加上甲脊弧度不高,具有较好的耐波性。在船体结构上,广船横向以密距肋骨与隔舱板构成,具有较强的横向抗压力,也增强了船体的牢固度,纵向使用坚硬的龙骨与大槛维持,具有较强的纵向支撑力,侧前方装有能垂直升降并伸入船底的摔板,可起到减小船体摇晃与稳定航向的作用,舵板面上开有成排的菱形小孔从而减小了舵的压力,便于操纵。大型广船的前桅与中桅都稍微地向前倾斜,桅上张挂布制硬帆,篷杆疏而粗,中小型广船上安装有多对木桨,有风便张帆借助风力航行,无风则摇橹划桨航行。
把福船和广船进行对比的话,福船的优点是稳定性更好,遇上大风大浪也不会轻易倾覆,适合远洋航行,广船的优点是坚固程度超过主要用松杉木打造的福船,如果两种船发生撞击,福船会被广船撞坏,广船的耐用性也高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