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00节 风云起

第300节 风云起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成为延长县知县的夏华就像当初刚到新安县时一样,方方面面的事务都在他的统筹指挥外加他挥金如土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展开来,别的不说,为促进延长县文教之风的兴起、让延长县百姓重视起对下一代的教育,夏华亲自兼任县城官办学堂校长一职,消息传出去后,全县民众炸开了锅:

“天爷爷哦,夏大人是什么人呐?状元!天上文曲星下凡!他在学堂当先生教书并且听他上课还不要钱,俺家的娃过去上学岂不是能听状元教书?以前能听秀才教书就已经非常难得了,更何况是状元?这是多大的福运啊!打一百盏灯笼都找不着啊!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能修来的福分!还愣着干啥?还不把家里的娃送过去!女娃娃也要送过去!好好地沾一沾夏大人的文气!”

不光延长县本地百姓一窝蜂地把自家孩子送到县城学堂上学,就连附近几个县的百姓在得知此事后也翻山越岭地把自家孩子送到延长县来,反正夏华又没规定延长县的县城学堂只招收本县学童,在这里读书还包吃包住,又有状元授课,天底下还有比这更便宜的好事吗?

于是乎,延长县的县城学堂名为一县之学社,实际上却招收了四五个县的学童。对此,不少人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延长县的便宜被别县人给占了”,夏华笑道:“不要这么狭隘嘛,若能带动别人一起进步,何乐不为呢?延长县只是起点,我们的事业早晚要覆盖整个延安府乃至整个大西北,虽然我们目前在民生经济上帮不了别县,但在文教上能顺手提携别县一把,善莫大焉呀!”

来此求学的除了学童们外,还有很多学子,有的是童生,有的是秀才,甚至还有几个举人,他们都渴望在科举之路上更进一步,听闻状元讲学授课,他们岂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从黄口小儿到白发老者,趋之若鹜。夏华讲课时,不但课堂教室里人多得犹如后世春运时的火车厢,就连外面的走廊上都挤满了人,起码二百双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他,人人竖起耳朵、屏住呼吸,生怕错过夏华讲课时的一个字。

当然了,夏华兴办的这座县城学堂不可能让人白吃白住、混吃混喝,他规定,男学童不满十四岁、女学童不满十六岁是全额免费的,超过这个年龄了,还是要交一点钱的,或者帮学堂做工来代替学费,有学历的学子比如秀才和举人,必须在这里兼任老师,为别人讲课以此代替学费。简单地说,夏华是状元,你一个秀才听了状元一节课,那你必须去给童生和白身们上二十节课作为学费。

就这样,延长县的县城学堂没过多久就成了延安府“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社,校长是状元,副校长是解元即马鸣毂,老师不是举人就是秀才,这样的配置,在东南还不算稀奇,但在西北却是不折不扣的顶级。

县城学堂是夏华开始改变延长县的一个缩影,医馆、诊所、公共厕所、福利院等公共设施也都开始兴建;县城外,华一井石油加工厂的规模随着大批新工人的到来而扩大了数倍,汽油、煤油、柴油的产量也提升了数倍,这些新工人因为在这里做工而得到了比以前在老家种田丰厚数倍乃至十倍左右的报酬,个个喜笑颜开、干劲十足;延长县连通外地的官道得到扩建,这项基建又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县城郊区雨后春笋般开办了若干个养鸡场,已报名成为养殖员的妇女们小心翼翼地照料着夏华掏钱从外地买来的鸡仔,一人负责一群,养得好有奖金,养死了扣工钱;一支支县衙组织和派出的、由熟悉本地山川水土的老居民组成的“探查队”在县内各地奔波着,记录下每处的水土资料,然后上交给县衙,同时搜集生命力顽强、耐旱耐寒的草、灌木、矮树的种子,准备在开春化冻后广泛种植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严重的地方。

后世学过生态学的人都知道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恢复肯定从低层次开始,底层级的植物就是草,在光秃秃的黄土上种树只会种多少死多少,必须先种草,阻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涵养水源土壤,以后才能种植树等更高级的植物。延长县境内不是没有河,但很难利用那几条河的水资源,别忘了,延长县坐落在高原、山岭、丘壑上,平地和河面的高度差足以让任何试图引水灌溉的人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著名的晋陕大峡谷离延长县不远,当地的河岸高度差大得惊人,支流也是一样,高地居民只能人力挑水,灌溉就别想了,这年头可没有电动机和抽水机。

过完年后一个多月,夏华的一群部下来到延长县,为首者是夏星河,他和他的同伴们在夏华从新安县前去延长县赴任的半路上就接到了夏华的通知,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立刻星夜兼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