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04节 平虏城首胜(2)

第304节 平虏城首胜(2)

看到自己的嫡系老部队被对方以砍瓜切菜的势头轻而易举地消灭在城下、损失得近乎全军覆没,加上亲眼看到守城明军火器犀利和那种前所未见、震撼人心的“会爆炸的小铁筒”,土文秀终于怕了,他知道,平虏城肯定拿不下了,就算兵败回去后哱拜会勃然大怒、自己的权力地位会大不如前,但总得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这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萧将军!”城头上,栾树文急声提醒萧如薰,“贼首可能想要逃跑了!”

萧如薰已经看到了,他冷笑一声:“精锐都打没了,就算他还剩下几千人,都只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他还不逃,更待何时?不过,想跑?没那么容易!栾队长,随我出城反击!擒贼先擒王!”

“好!”栾树文踌躇满志。

萧如薰部虽然兵力不算太多,但也有骑兵,平虏城毕竟就在北疆边境,获得战马比较容易。萧部骑兵队约五百人,随着萧如薰一声令下,城门大开,骑兵队风驰电掣地呼啸出城,冲杀向城外已溃不成军的叛军,掩护步兵们展开全面反击。看到守军骑兵队杀气腾腾地扑来,早就被打得亡魂丧胆的叛军哪里还有招架之力,立刻被冲杀得土崩瓦解,跪地求饶者一大片。

骑兵队里,萧如薰挑选了一百精骑,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对这支叛军展开“斩首”行动。这一百精骑装备非常精良,人人披甲,都穿着夏华提供的辑甲,就连战马头部和前身也披甲,骑兵们个个装备着新安骑铳、腰刀和长矛。

靠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萧如薰的这一百精骑从西城门出城,绕路飞驰向叛军的侧后方,最终成功地截住了想要逃跑的土文秀。

萧如薰之所以敢用一百名骑兵就拦截土文秀,是因为土文秀身边的亲兵侍卫也只剩下百人左右了。

土文秀不是汉人,他跟哱拜一样是投靠明朝的蒙古人,他的亲兵侍卫同样都是蒙古人,个个骑马。

双方兵力相差无几,并且都是骑兵。

看到自己的退路被对方拦住并且对方兵力不占优势,土文秀嘶吼一声,下令全队突击,想要以此冲垮打散对方,他对此非常有把握,蒙古骑兵和汉家骑兵展开对冲,胜负还用说吗?

眼见对方骑兵队嗷嗷叫着在卷起的一团灰土中冲向己方,萧如薰冷然一笑,大喝道:“儿郎们,随我杀贼!”

“杀贼!”萧如薰身边和身后的明军骑兵们奋然大吼着,策马加速迎头冲向敌方。

当双方距离在转眼间缩短到百步时,两边的骑兵们一起挺起手里的武器,一方是弓箭,一方是火铳。

汉家军队上千年来在骑兵大战中难敌游牧民族,自然是因为骑射正是人家游牧民族的看家本领,于是,这就尴尬了,游牧民族是天生的骑兵,汉家军队用步兵跟人家打,肯定输,改用骑兵跟人家打,又技不如人,所以上千年来吃够了苦头。只不过,时代已经变了,火器诞生了并且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先进和强大,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早晚被火器打得能歌善舞。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萧如薰身为明军边将,对蒙古人当然是很了解的,他非常清楚蒙古人的骑射战术。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蒙古人骑射无双甚至无敌,这不是不对,但有些片面,须知,马上开弓对骑兵要求极高,哪怕是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能在马上拉开强弓的也屈指可数,而且在马上射箭的话,自身不停颠簸,目标稍纵即逝,强弓射速又较慢,箭矢初速低,射不中的话,威力再强也没用,所以,很多人想象中的“蒙古人骑在马上拉开强弓把箭射得又远又准”的情况下是非常少见的,真实的情况是:蒙古人惯用的马弓的拉力一般不会超过一百磅,以六七十磅为主,并且,蒙古人射箭不像女真人那样喜欢近距离直射,而是喜欢远距离抛射,这样的射法可以提升射程,把箭射到一百米外不成问题,射速也很快,一分钟能射十箭以上,一大群蒙古人这么齐射连射就能形成连绵不绝的箭雨。

然而,凡事都会有利也有弊,远距离抛射也有明显缺点,就是箭矢杀伤力不足,试想,一支箭从一百多米外以抛物线的轨迹飞过来,威力能有多大?只要身上穿着质量不算太差的盔甲,就能扛住这种“软趴趴”的箭,即便受伤,也不会是重伤、致命伤。为什么很多明军偏偏就被蒙古人用这种战术打败呢?根本原因是缺乏训练、心理素质不过硬,看到蒙古人的箭雨飞过来了,明明杀伤力不算很强,那些明军也会心慌意乱地连连开火,火器的装填速度又不如蒙古人的弓箭,自然被打败,如果蒙古人碰上的是敢战的明军,比如戚家军,既心理素质过硬又善用战车、盾车进行防御,蒙古人根本就拿不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