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指挥,分别是:
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所部兵力一万八千;
第二军团,指挥官加藤清正,所部兵力二万二千;
第三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所部兵力一万二千;
第四军团,指挥官岛津义弘,所部兵力一万四千五百;
第五军团,指挥官福岛正则,所部兵力二万五千;
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所部兵力一万五千;
第七军团,指挥官毛利辉元,所部兵力三万;
第八军团,指挥官宇喜多秀家,所部兵力一万一千;
第九军团,指挥官羽柴秀胜,所部兵力一万一千;
另有九鬼嘉隆率领的近九千水兵和约七百艘战船组成的水军负责海上运输和海战。
倭军前线总指挥官由第八军团指挥官宇喜多秀家担任。
以上人等都是在倭国内战期间大出风头、各领风骚的“名将”,他们的名字在倭国境内可谓如雷贯耳、威名赫赫,别的姑且不说,光凭他们“有名有姓”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们不是普通人,为啥呢?因为在此时的倭国,有姓氏、取名字是贵族才有的特权,老百姓没有,普通人的孩子生下来是没有姓氏的,取名也随便取个大郎二郎类似于阿猫阿狗的名字就这么用一辈子了。直到后来近代,对倭国进行全面维新改革的明治天王觉得本国老百姓一堆阿猫阿狗实在不像样子,强令所有人都要有姓氏,这才让倭人从此个个有名有姓,所以,倭人的姓氏绝大部分都是编造出来的,什么田中、山下、小林,一看就知道这个姓氏是怎么起源的:家里有田的就姓田中,家住在山脚下的就姓山下,家附近有片小树林的就姓小林…不胜枚举,哪像华夏人的姓氏,个个都源远流长,个个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底蕴。
在自己人杀自己人的内战中,这些倭国“名将”个个大杀四方、威风八面,双手沾满本国同胞的鲜血,从而成就了他们的“威名”,必须承认,他们既是倭国内战的最终胜利者,自然代表着倭国军事指挥水平的天花板。在丰臣秀吉和很多倭人看来,既是倭国一流“名将”,当然也就是世界一流“名将”,因为倭国是“人间第一国”,倭国最好的东西当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打遍倭国无敌手的“名将”肯定也会打遍世界无敌手,丰臣秀吉身为倭国第一强者肯定也是世界第一强者。
这辈子从没出过倭国的丰臣秀吉不知道,倭国领土面积大概只占亚欧两大洲总面积的0.7%,并且在亚欧两大洲之外还有非洲、美洲、澳洲等地。也不知丰臣秀吉有没有听说过“夜郎自大”的典故,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站在名护屋城的最高处,看着远处一望无垠的大海和天空,再看看眼前城内城外不计其数的“精兵强将”,丰臣秀吉深感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他毫不怀疑,一旦他的无敌军队渡过前方的海峡,踏上高丽半岛、踏上东亚大陆,将会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三个月内拿下高丽,五年内拿下明国,再花一二年或二三年拿下印度,十年左右,他的大业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为什么拿下明国需要五年呢?在丰臣秀吉看来,明国的将兵军队是不值一提的,耗时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明国太大了,倭国不得不花五年时间吃掉明国,就好像一条蛇吃掉一头象,当然要吃很久、消化很久。
宁夏之役刚爆发没多久,明倭战争也已经箭在弦上了。
“高丽本来在倭军的侵略下已近乎亡国,我华夏为高丽人赶走了倭军、帮他们复了国,流了那么多血汗,耗费了那么多钱粮,岂是给他们打白工的?战后的高丽不但要成为我华夏反攻倭国本土的第一大助力,还必须被我华夏永久地、实质性地全面控制,不只是在军事上,还要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夏华思索着,“这个‘控制’,除了从外部控制,更要从内部控制。”
后世历史穿越小说鼻祖《寻秦记》里有个反派人物叫赵穆,此人表面上是赵国人并且还是赵国的巨鹿侯、权臣,实际上却是楚国春申君的私生子,潜伏在赵国做卧底,可想而知,这个赵穆在赵国朝堂上手握大权,但他其实是楚国人,“身在赵国心在楚”,如此一来,楚国高层不就可以暗中操控赵国的内政了吗?
这个情节固然是小说家虚构的,但真实的中外历史上必然发生过这种事,现代人想得到的阴谋诡计,古代人没有理由想不到,这种事有的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极少,毕竟牵连太广,又是爆炸性的大丑闻,公布于众后影响太大——有的隐入历史的尘埃里成为永远无人知晓的秘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