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07节 西风未止东风起

第307节 西风未止东风起

“夫君,你还真是大明朝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朱尧姬抿嘴微笑,但她的眼神里明显带着深深的担忧。

夏华知道朱尧姬的心思,他笑着安慰道:“夫人放心,我又不是去上阵杀敌,只是待在后方帮魏大人、叶大人他们出出主意动动嘴皮子什么的,不会有危险的。”

朱尧姬抬手放在腹部,轻轻地叹口气:“夫君,我很想跟你一起去…”

夏华上前握住朱尧姬的手,也把手放在朱尧姬腹部:“我明白你的心意,前线军情似火,我必须星夜兼程赶路,带上你是不方便的,况且,你跟我一起去了,我还要分出一大半心思牵挂你,那还怎么给魏大人、叶大人他们帮忙啊?你待在延长县才安全,我也才能专心致志。”

朱尧姬感受到夏华对她深深的爱意,心头温暖地点点头。

安抚好朱尧姬后,夏华一脸嫌弃地打量起万历帝送给他的两件装备:金剑、银丝软甲。这柄金剑当然不是尚方宝剑,就是万历帝送他的一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的宝剑,剑柄、剑鞘是镀金的,还镶嵌了十几颗五彩斑斓的宝石,估计是万历帝的私人收藏品之一。万历帝送夏华这柄剑当然不是给他杀敌的,而是给他用来“唬人”和撑场子的,毕竟是皇帝赏赐的东西,所以带有“皇帝的信物”这层象征意义,相当于低配版的尚方剑。

至于那件银丝软甲,倒是很有实用价值,是件很罕见的宝物,分量不算重,十分强韧坚硬,可以有效地抵挡锐器兵刃攻击——如果是铁锤、铁鞭、铁锏之类的钝器砸上来,肯定扛不住——实际上,真正的用银做的银丝软甲和用金做的金丝软甲都是不存在的东西,一来,金银密度大,将其做成盔甲会十分沉重,二来,金银比较柔软,强度硬度比较低,将其做成盔甲后不具有理想的防御力,在这两点上,金银都不如铁,因此,从古至今无人真的用金银做成实战性的盔甲。万历帝赏赐给夏华的这件“银丝软甲”的材料并不是银,而是铬。铬是最硬的金属并且密度大大地低于金银,比铁还低,是最佳的盔甲材料,但自然界中的铬储量很少,更加不存在纯铬,加上古代采矿冶金技术十分原始,所以古人极难获得理想的、纯度较高的铬合金做成盔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朝时,华夏人就无意中发现了铬并将其用于兵器镀层。总体而言,铬很难获得,纯度较高的铬合金更是极难获得。

万历帝赏赐给夏华的这件“银丝软甲”应该是不知道哪个时期哪个地方的民众无意中发现了一块极其难得、铬含量很高的铬合金继而将其冶炼锻造成了细丝,最后制作成了软甲。由于此时的华夏人不认识铬,铬的外观又跟银很像,所以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银”,用铬合金做成的软甲也就被称为“银丝软甲”了。

延长县和宁夏镇相距约八百里,如果在平原上,骑快马四天就到,但陕北可不是平原,遍地都是高原、山岭、丘壑,陕甘宁地区的水系流向对“东北-西南”方向的交通也很不利,所以这八百里的路程起码要半个月。军情似火,夏华次日就出发了,他跟万历帝一样也希望早点结束宁夏之役,一可避免明军在接下来的明倭高丽战争中两线作战,二可减轻宁夏民众承受的兵灾之苦。

颠簸得跟海盗船似的马车上,夏华躺在三床棉被上陷入深邃的思索。

夏华想的并不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并且他本人马上就要去参加的宁夏之役,而是几千里外的高丽。

宁夏之役只是一场地方平乱战争,明倭高丽战争则是大明和倭国展开全面较量的国战,二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哱拜跟丰臣秀吉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况且,宁夏之役已经没什么悬念,明军必胜无疑,明倭高丽战争才是明军真正的挑战和考验,况且的况且,打赢了宁夏之役,只是维护国家内部稳定,打赢了明倭战争,则会奠定华夏走出东亚、走向世界的基础,这在宏观角度上的战略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夏华虽然没有千里眼,但他知道,此时此刻,高丽海峡东岸的倭国九州岛上已是大军如云,海上战船如梭,眼下已是三月,名护屋城已被修筑完成,从倭国境内各地集结到九州岛上的倭军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该城,准备横跨高丽海峡踏上高丽半岛、踏上东亚大陆,丰臣秀吉本人也亲自来到这座军城进行坐镇总指挥。

远征东亚大陆顺便把南亚也给拿下,毫无疑问,这是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同时也是丰臣秀吉这辈子最大的豪赌,既是豪赌,自然要把老本都给掏出来。为了这场大战,丰臣秀吉累计动员了不少于三十万军人,直接参战的约有十五万,这十五万侵略军分为九个军团,由九个倭国内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