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李如松,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启祥宫里,一名年过四旬、相貌堂堂、神威凛凛的将官毕恭毕敬地向万历帝行着大礼。
“李爱卿请起。”万历帝微笑道。
“谢陛下。”李如松致谢起身。
“李爱卿,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万历帝直奔主题,“根据可靠情报,丰臣秀吉已集结不少于十五万倭兵于九州岛,预计倭军在下个月就会横跨高丽海峡侵入高丽。高丽国力羸弱,又太平安逸了二百年,以致于其国人完全不知兵,全国三百多个郡县大部分根本就没有城防,高丽军也纯粹就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可以预料,倭军一旦入侵高丽,将会如入无人之境,高丽国土会在很短时间内全境沦丧。对此,我大明天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朕意已决,将会派遣大明王师开赴高丽对战倭军。统军领兵者,便是李爱卿你。”
李如松顿时又激动又振奋:“臣李如松,定当不负陛下圣恩厚望,粉身碎骨、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以完成陛下所托之重任!”
万历帝笑道:“大将出征说‘死’干什么?况且,区区倭奴,何足道哉?岂能让我大明折损干城大将?西北哱拜作乱,朕一直没有调你上阵,就是为了让你接下来全力去对付倭奴,这也是夏驸马的建议,他可是多次在朕面前和上书给朕力荐你呢!”
李如松感动道:“夏驸马举荐之恩,臣感激肺腑。”
万历帝笑了笑:“夏驸马非常人也,他的眼光,自然不会错,朕也相信朕绝不会看错人。李爱卿,此次入高丽作战,有几个要点你要切记。”
李如松肃然道:“臣恭聆圣训。”
万历帝道:“第一,不要轻敌,倭奴虽只是蛮夷贱类,但他们毕竟打了一百多年的内战,实战经验丰富,搏杀技能过硬,将兵凶残彪悍,兵器军械也颇为精良,我大明王师切切不可在阴沟里翻了船。”
“是!”
“第二,我大明王师入高丽作战,目的不只是帮助高丽人收复国土,更重要的是趁机把倭国军力尽数消灭在高丽境内!倭奴侵入高丽,高丽就是我大明王师对他们来个关门打狗、一网打尽的地方!朕要让侵入高丽的倭奴十个有九个半回不了倭国!所以,此战不需要急胜,缓胜对我大明更有利。李爱卿你入高丽作战后要是以犁庭扫穴、摧枯拉朽之势气吞**如虎,岂不是打草惊蛇?万一丰臣秀吉见势不妙,急匆匆地从高丽全面撤军,高丽境内的倭奴不就大部分逃出生天了?记住,要慢慢打,比起收复高丽的国土,越多越好地消灭倭奴才最重要。”
李如松心神凛然:“陛下圣明!陛下圣训,臣牢记在心!”
万历帝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时不我待,李爱卿你速速回去准备吧,朕拨你…一百万两银子作为额外的军费,盼卿毋负朕望。”在说出“一百万两”时,万历帝阵阵心疼肉痛,这钱肯定不是户部或兵部出,都来自他的私人小金库,他差点儿就改口为“五十万两”或“三十万两”,但转念又一想,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想要赚大钱,就必须投入成本,夏华再三跟他保证,倭国境内有多个大银矿,只要打赢了并且征服倭国本土,赚个一千万两不成问题。
李如松大喜过望,他感激涕零地向万历帝行大礼:“谢陛下!”有足够的银子,什么事办不好?
辞别万历帝后,李如松满面红光、踌躇满志地出了宫,登上他过来时乘坐的马车。
马车里,李如松长子李世忠正等着他,父子俩边坐车边聊。
“爹,”李世忠笑道,“恭喜呀,看您这副眉开眼笑的样子,我就知道皇上肯定是对您委以重任了。”
李如松抚须爽然一笑:“是的,皇上说了,入高丽作战的统军领兵者就是你爹我。儿啊,咱李家为国建功、扬名立万的大机遇来了!”
李世忠若有所思:“果然…”他随即想起了什么,取出一封厚厚的密信递给李如松,“爹,这是二弟命人从西北飞马送回来的。”
“哦?”李如松接过来,“是什么?”
李世忠道:“二弟再次见到了夏大人,夏大人对高丽战事进行了很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预测,二弟受益匪浅、深以为然,就写下来发给爹你。我看过了,夏大人指出,我大明王师入高丽作战,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倭寇,而是后勤粮草物资的运输补给。”
李如松连连点头:“夏驸马一语中的。辽东边军驻守辽东,当地难以种粮,所需的粮草物资不得不通过大运河、山海关和辽西走廊运来,道阻且长,以致于辽东边军长久以来都是饔飧不继,入高丽作战后,后勤补给线将